第49章 改元奏疏(2 / 3)
p>
是年冬,俺答遣使献马千匹、驼百头,上表称“愿为大吴藩属,永不犯边”
,北境烽烟,自此永息。
天德三年夏,江南久雨,运河淤塞,苏松嘉湖诸府涝灾频。
陛下急命工部尚书张毅调匠人千五百名、役夫三万,疏浚淤塞河段二百余里,筑减水坝十座、排水渠五十条;又令户部拨粮二十万石赈济灾民,免江南受灾州县次年赋税。
至秋,江南水患尽平,稻麦两熟,苏松一带秋粮亩产增二石,漕粮岁增百万石,户部奏报“国库储粮,足支五年”
。
凡此种种,皆陛下深思熟虑、徐徐图治之功,与昔日“德佑”
之政,判若云泥。
天下百姓,莫不感戴陛下之德,谓“复见永熙盛世之象”
。
臣等仰观乾象,见钦天监所奏:去年冬至日,五星连珠于东方,此“圣王出世,天下太平”
之兆也;今年春正月,景星见于东南,光芒丈余,此“仁德布于四海,天心向附”
之征也。
昔周武王伐纣,有“白鱼入舟”
之瑞;汉高祖兴汉,有“五星聚奎”
之象,今陛下既有此天瑞,实乃天命攸归之明证。
臣等俯察舆情,见京师内外,民心欢悦:崇文门内,商贾悬“天子万年”
之灯笼,市肆昼夜不息;城郊田间,农夫插秧时歌“天德新政,岁稔年丰”
,老幼相携,争观新政告示;甚至远在云南、贵州之土司,亦遣使入贡,献象牙、翡翠,上表称“愿遵天德年号,永为藩臣”
。
此非官吏所迫,乃民心自也——陛下之德,已洽于四海,陛下之威,已播于万方。
昔汉武帝破匈奴、通西域,以“元狩”
改元,以纪武功;唐太宗纳谏如流、轻徭薄赋,以“贞观”
更号,以明政德。
今陛下内安百姓、外服四夷,功德巍巍,远汉武、贞观之时,若不更定年号,何以彰陛下之圣明于万代,何以纪社稷之重光于千秋?
臣等谨按《周礼·春官·宗伯》“正岁年以序事”
之典,遍考群经,参酌古今,拟“天德”
二字为新元。
此二字之义,非臣等妄拟,实合陛下治国之大道,应天下仰望之舆情,其义有三:
一曰“敬天法祖”
——陛下每遇大典,必亲赴太庙祭告先祖,去年祭永熙帝神主时,陛下亲捧神位,泣曰“孙儿不敢负先祖开创之业,必使大吴长治久安”
,群臣闻之,皆感泣不已;每颁新政,必令钦天监择吉日,如《均田新令》颁行,选“春分”
之日,取“春生万物,与民更新”
之意,此乃敬天法祖之实,非虚言也。
二曰“修德布政”
——陛下以“实德”
惠民,不尚虚文:设义仓于全国州县,储粮五十万石以备荒年,去年山东大旱,即开义仓赈济,活民十余万;令工部造水车、犁铧万余件,赐给贫苦农户,教以新法耕作;又诏天下“八十岁以上老者,免其家徭役,岁赐米五石”
,此乃修德布政之征,天下百姓,莫不感念。
三曰“承天受命”
——陛下复位之日,自南宫至奉天殿,百姓跪迎二十余里,有老妇献麦饼曰“愿陛下食此粗食,知民间温饱之难”
,陛下亲接麦饼,食之落泪;复位后三月,天下各州府奏报“民无流移,岁无凶荒”
,此乃天命所归、民心所向之验,非人力可致也。
“天德”
二字,上合天心,下顺民心,内契陛下治国之旨,外应四海仰望之情,实乃万世不易之良号。
昔孔子作《春秋》,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