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僧徒逐势求高榻香客贪安盼免粮(3 / 8)

加入书签

向萧桓复位之心。

南宫墙外的柳树下,几名妇人正坐着缝补,孩童在一旁嬉戏。

石崇的第三名心腹(扮成农妇)提着竹篮,凑到妇人们身边,笑着说:“诸位嫂子,忙着呢?我昨日路过南宫,见墙内飞出一只信鸽,听说萧桓陛下已联络了边关大将,要复位了!”

一名妇人停下针线,问:“复位?复位了能给咱们什么好处啊?去年米价涨得厉害,日子都快过不下去了。”

她丈夫是脚夫,近日因流言,生意都少了许多。

心腹放下竹篮,压低声音:“好处多着呢!

户部的吏员说,萧桓陛下复位后,要免京师三年赋税,米价也会降下来,咱们妇人能少纳些布税,孩童还能去官学读书,不用交钱!”

她说着,摸了摸身边孩童的头,“你看这孩子多乖,复位后就能去官学,识文断字,日后做个小官,不比当脚夫强?”

妇人们闻言,眼睛都亮了——她们最盼日子安稳,免赋税、孩童读书,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一名老妪道:“要是真这样,我倒盼着萧桓陛下早点复位!

前日我去买菜,听卖菜的老说‘萧桓陛下是好人,昔年还给贫民过粮’,想来不会骗咱们。”

孩童们也跟着喊“要读书”

“要免赋税”

,南宫墙外的议论声,渐渐变成了对萧桓复位的期盼。

夜色渐深,城隍庙前的广场上已无行人,石崇的第四名心腹(扮成乞丐)提着灯笼,贴着墙根往城隍庙大门走,手里攥着一叠预制的短笺,上面写着“萧桓复位,天下太平;免赋三年,孩童入学”

,字迹粗黑,格外醒目。

他左右张望,见玄夜卫暗探(扮成巡夜更夫)往巷口走,忙躲进城隍庙的侧门,待暗探走远,才快步走到大门两侧的石柱前,将短笺一张张贴上——石柱是百姓晨练、上香必看之处,明日一早,定能引来围观。

“动作快点,别被玄夜卫撞见。”

第五名心腹(扮成挑夫)也提着灯笼赶来,手里拿着另一叠短笺,“城门楼那边我已贴了十张,咱们再去巷口的磨盘旁贴几张,确保百姓出门就能看见。”

两人分工合作,一盏茶的功夫,城隍庙周边便贴满了短笺,灯笼的光映着“萧桓复位”

的字样,在夜色中格外扎眼。

贴完短笺,两人正要离去,却见巷口传来脚步声——是两名玄夜卫暗探!

挑夫忙拉着乞丐躲进城隍庙的供桌下,屏住呼吸。

暗探走过来,扫了眼石柱上的短笺,皱眉道:“又是逆党传谣,得赶紧报给秦飞大人。”

待暗探走远,两人才敢出来,压低声音笑道:“玄夜卫再查,也挡不住民心向陛下,白费力气!”

说着,便消失在夜色中。

玄夜卫北司的烛火亮至深夜,秦飞坐在案前,面前摊着暗探送来的“流言传播录”

,上面记着东市酒肆、西市茶坊、南宫墙外的传谣内容,还有城隍庙、城门楼现短笺的事。

张启(从三品玄夜卫文勘房主事)站在旁侧,手里拿着短笺的拓本,脸色凝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逆党传谣的手段越来越密,连‘永熙帝遗诏’‘李默归附’都编出来了,再这样下去,民心会彻底倒向萧桓。”

秦飞指尖敲击案面,声音带着焦虑,“你令暗探:明日一早,去东市、西市抓传谣的镇刑司心腹,务必审出他们的头目;再去吏部、户部,录张文、刘焕令吏员传谣的现行,这些都是逆党惑众的铁证。”

张启躬身应“是”

,又道:“大人,谢渊大人那边已递了三封急报,他方核大同卫粮饷,说‘边军断粮三日,需先送粮,再查逆党’,咱们若单独抓传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