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非因权臣无警觉唯缘忠职守纲维(1 / 7)
卷语
《大吴会典?刑法志》卷三《奸佞篇》附载:“成武朝中期,镇刑司副提督石崇(从二品)承石迁旧党余势,欲乱朝局、构陷谢渊(正一品太保兼兵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乃令理刑院密探科吏员扮市井细民、衙署小吏,散布‘德佑帝萧桓将复位,谢渊擅权当诛’之谣。
时谢渊总领军政,日核边军粮饷、调度京营布防,其幕僚(掌文书佐理,无阶)忧流言祸及,劝其‘防己身、固权位’,渊对曰:‘吾荷国重寄,唯知尽忠职守,社稷安则天下安,吾身安在其中矣。
’
时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已录石崇传谣迹,渊令‘暂隐,待其举事擒现行,免授“权臣擅捕”
之口实’。”
此案之核,在“流言惑众”
与“枢臣守静”
之博弈——石崇借谣乱军心、联党谋逆,谢渊以军政为盾、以公心破私,显成武中期“公纲护稷”
与“私谋乱政”
之深层张力。
流言蜚语满京畿,幕僚忧谏重臣知。
公言社稷为根本,岂为私议乱襟期?
暗探早录奸徒迹,明庭犹瘁案牍辞。
非因权臣无警觉,唯缘忠职守纲维。
兵部衙署的晨雾尚未散尽,案上《宣府卫粮饷核销册》已摊开半卷,谢渊握着狼毫笔,指尖悬在“李默多领五百石”
的朱批旁,正斟酌处置之策。
幕僚轻步入内,手里捧着刚温好的六安瓜片,茶汤泛着浅绿,却未敢贸然递上——他已在廊下立了三刻,见谢渊仍未抬头,终是咬了咬牙,轻声开口:“大人,您已连着四日未歇整宿,昨日批公文至丑时,今晨卯时又起身核粮饷,身子若垮了,兵部事务谁来主持?”
谢渊这才抬眼,眼底红血丝清晰可见,他放下笔,接过茶盏抿了一口,茶温刚好驱散些许疲惫:“边军在大同卫苦等粮饷,京营换防需定策,哪有功夫歇?你今日来,不单是劝我歇着吧?”
他深知这幕僚跟随自己八年,素来沉稳,若非有要事,不会如此执着。
幕僚躬身,声音压得更低:“大人明鉴。
近日京师流言甚嚣尘上,西市粮肆、南城酒坊,连兵部廊下的小吏都在私议——说‘太上皇萧桓已与石崇定计,三日内复位,当其冲便是拿大人问“擅掌军权”
之罪’。
昨日小人去户部递文书,见理刑院主事赵某(正六品)在酒馆里传谣,说‘石大人已备妥理刑院密探,只待萧桓复位,便抄没大人府宅’。
大人,这流言定是石崇故意传的,您不可不防!”
其指节因紧张而泛白,话至末尾,声音已带颤——他见过石迁当年构陷忠良的狠辣,怕谢渊重蹈覆辙。
谢渊握着茶盏的手顿了顿,茶盖碰撞盏沿出轻响:“我知道是石崇传的。
他想借流言乱京营军心,逼我分心防他,好趁机勾连萧桓、操练死囚,为举事铺路。”
他早从秦飞的密报中得知,石崇令密探科吏员每日辰时在西市鼓噪,给京营小吏塞银子,让他们在营中散布“谢渊失势”
的言论,甚至托人给大同卫总兵递信,说“谢渊克扣军饷”
。
幕僚闻言,急道:“大人既知,为何不令秦飞大人捕传谣的吏员?再放任下去,京营兵卒恐生乱——昨日京营前营兵卒张三(德胜门之战老兵)来找小人,说‘若萧桓真复位,某等跟着大人守德胜门的,怕是都要被清算’,已有十几个兵卒递了辞役申请。
户部尚书刘焕(正二品)也私下找小人,说‘石崇已跟吏部侍郎张文(正三品)搭上线,若流言坐实,张文会在考核中贬斥大人举荐的边官’,这是明摆着要断大人的臂助啊!”
谢渊指尖摩挲着粮饷册的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