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 唯才是举昭天宪笔笔御批带血红(1 / 7)

加入书签

卷语

《大吴会典?祖制》载:“神武皇帝(萧武)定鼎金陵,扫平群雄,念军旅为社稷根本,特着《神武皇帝宝训》十卷,藏于内阁典籍库鎏金铜匣,以‘金匮钥’锁之,非军国重事或帝王亲谕不得启封。

其中《兵训》篇开篇即书‘军无定员,唯才是举,不拘世胄、不分贵贱,有勇有谋者即授军职;若子弟承袭而无实才,罢黜勿用;若勋贵私占部曲、冒领军饷,以欺君论罪,抄没家产充军’,此乃大吴建军立营之根本准则,历代帝王皆需焚香告庙,谨守此训。”

英国公、定国公等十二家勋贵,因谢渊推行京营改革(清虚额、罢世袭不合格者),竟纠集旧部、散布流言,称“谢渊废祖制、谋兵权”

,更手持坊间删改的《祖制辑要》(刻意删减“唯才是举”

条款,仅留“勋贵世袭军职”

数字)围堵兵部衙署,坚称“军职必世袭、部曲必私掌,违此即违太祖遗训”

谢渊深知,勋贵所谓“祖制”

实为裹私之盾,若不拿出开国圣君的原始训诫,恐难破此局。

遂连夜入宫奏请萧栎,得特赐“金匮钥”

,次日亲赴内阁典籍库,启鎏金铜匣取《神武皇帝宝训》善本——册页间犹存神武皇帝御笔朱批“凡借祖制谋私者,虽勋贵亦当严惩”

,墨迹虽淡,威严不减。

后于太庙前登坛宣读,以祖制本源击碎特权曲解,既安士卒之心,又固朝局之稳,暗合明代“于谦引太祖《皇吴祖训》驳斥勋贵世袭请命”

的历史实态。

太庙朱门映日红,铜环深锈锁尘封。

鎏金匣里宝训沉,百年待启盼明公。

勋贵执册呼祖制,断章取义掩私踪。

直臣持卷登坛立,一字一句破迷踪。

唯才是举昭天宪,笔笔御批带血红。

世袭专权违圣训,贪腐怎敢托祖功?

莫道朱门能蔽日,圣训如炬焚迷雾。

照见营中蛀虫踪,士卒寒心久未融。

但求军纲归正途,岂容私利蚀营垒?

江山安稳赖此功,青史当记此日风。

辰时初刻,兵部衙署的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如铁。

英国公手持一卷《大吴祖制辑要》,重重拍在案上,锦袍下的拳头攥得白:“谢大人,《祖制》明写‘勋贵子弟世袭军职’,你却要废世袭、收部曲,这是公然违逆太祖遗训!”

定国公立刻上前半步,身后十余名勋贵代表齐齐躬身,甲胄碰撞声在厅内回荡:“恳请谢大人收回成命,遵守祖制!”

谢渊端坐主位,指尖轻轻摩挲着案上《京营改革章程》的封皮,目光扫过众人——英国公手中的《祖制辑要》纸页崭新,是坊间近年的刻本,刻意删去了“唯才是举”

的前提;定国公身后的勋贵们,半数人府中子弟从未入营操练,却占着千户、百户的实职,此刻以“祖制”

为盾,不过是想保住世代相传的特权。

“英国公所言‘祖制’,怕是不全吧?”

谢渊缓缓开口,声音不高却带着穿透力,“《神武皇帝宝训》中《兵训》篇,开篇便说‘军者,国之盾也,必选贤任能,若唯世胄是用,纵有万贯家财、千顷良田,无勇无谋者终为废柴,误国误民’,国公为何不提这一句?”

英国公脸色微变,指尖在《祖制辑要》上划过,强辩道:“《宝训》早已尘封内阁,坊间难觅善本,谢大人所言恐是臆断!

再说,世兵制推行百年,已成定制,岂能因一句模糊训诫便更改?”

话音刚落,吏部尚书适时出列,绯色官袍下摆扫过案角:“谢大人,勋贵所言有理。

《宝训》距今已逾百年,字句恐有歧义,难作今日依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