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三营积弊久沉疴勋贵私囊饱岁河(5 / 7)

加入书签

“这是朝廷该做的。

你们守护京师,朝廷自然不会亏待你们。”

冬衣分完毕后,谢渊接到秦飞的密报:“大人,萧恒、张峦见改革成效显着,便改变策略,联络吏部侍郎张文,试图在官员考核中打压团营总兵,将其调往偏远边卫。”

谢渊冷笑:“张文真是执迷不悟。

秦飞,你查张文与萧恒的往来书信,若有勾结证据,即刻呈给陛下。”

三日后,秦飞将张文与萧恒的往来书信呈给谢渊,信中明确提及“借考核打压团营总兵”

谢渊即刻入宫,将书信呈给萧栎。

萧栎震怒:“张文身为吏部侍郎,竟敢勾结勋贵,阻挠改革!

传旨,张文革职下狱,抄没家产;萧恒、张峦降为庶民,流放辽东!”

处置完毕后,朝堂之上再无人敢阻挠团营改革。

谢渊趁机奏请:“陛下,为确保团营长期稳定,臣恳请修订《团营管理条例》,明确‘团营总兵由兵部选拔,任期三年,考核优秀者可连任;监军不得干涉军务,仅负监察之责;军饷、兵器由户部、工部直接供应,御史台全程监督’。”

萧栎准奏:“此条例由你牵头修订,半月内呈给朕御批。”

谢渊领旨后,即刻召集兵部、吏部、御史台的官员,修订《团营管理条例》。

条例修订过程中,众人一致同意强化“考核”

“监督”

机制,确保团营不再受勋贵干涉。

半月后,《团营管理条例》修订完成,萧栎御批后颁布全国推行。

条例推行后,团营管理更加规范,总兵各司其职,监军不敢妄动,军饷、兵器供应及时,京营战力持续提升。

瓦剌游骑试图袭扰宣府卫,得知团营已派五千兵力驰援,吓得不战而退。

消息传回京师,萧栎在朝会上对谢渊赞道:“谢卿,团营不仅守护京师,还能支援边卫,真是一举两得!”

谢渊躬身道:“陛下,这都是条例完善、总兵得力的结果。

臣建议,今后团营与边卫建立‘联动机制’,若边卫遇袭,团营可迅驰援,形成内外联防。”

萧栎准奏:“此议甚好,由你负责制定联动方案。”

谢渊领旨后,即刻与岳谦、李默等边卫将领商议,制定了“烽燧传讯、团营驰援”

的联动方案:边卫遇袭,点燃烽燧,团营在一个时辰内集结出,确保一日内抵达增援地点。

方案落实后,大吴边防更加稳固,瓦剌、鞑靼再也不敢轻易犯边。

皇太子萧烨随谢渊视察团营时,感慨道:“太师,若非您力推团营改革,严惩勋贵贪腐,京营恐仍是一盘散沙。

儿臣明白了,治国需有决心,更需有制度。”

谢渊笑道:“殿下所言极是。

改革难在坚持,制度贵在执行,只要坚守这两点,大吴定能长治久安。”

谢渊虽年过半百,每日仍雷打不动地先到兵部批阅团营奏疏,再亲赴京郊团营驻地巡查。

萧栎在奉天殿与他议事时,见他袖口沾着些许尘土——那是清晨查验营中马厩时蹭上的,不由劝道:“谢卿,团营新制已推行半载,杨武、岳谦皆能独当一面,你何苦每日奔波?朕准你每月巡查两次即可。”

谢渊躬身拱手,语气却不含半分退让:“陛下,团营是京师屏障,半点马虎不得。

前日臣查得五军营有两名小旗官借操练之名克扣士卒菜金,虽已严惩,却可见新制之下仍有疏漏。

臣多跑几趟,才能及时堵住这些窟窿。”

萧栎无奈,只得命太医院将滋补汤药直接送到团营临时书房,又特批工部为书房添置遮阳的竹帘与降温的冰鉴,免去他日晒之苦。

谢渊却将冰鉴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