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3章 三营积弊久沉疴勋贵私囊饱岁河(1 / 7)
卷语
《大吴会典?兵志》载:“京营分五军、三千、神机三营,初由勋贵提督,后因‘将骄兵惰、虚冒粮饷’,神武帝始命文官协理。”
成武二十二年夏,谢渊查得京营“勋贵提督虚报兵额三万,挪用军饷十万两”
,遂奏请萧栎推行“团营改革”
:整合三营为十团营,罢勋贵提督之职,改由兵部直接统辖,御史台全程监督。
此改革直击勋贵兵权要害,引勋贵集团联合反扑,谢渊于兵部议事至乾清宫奏对的短短五个时辰内,以铁证破“官官相护”
之局,强推改革落地,暗合明代“于谦编练团营、削弱勋贵兵权”
的历史史实,尽显封建朝堂“兵权博弈”
的残酷与直臣的刚决。
三营积弊久沉疴,勋贵私囊饱岁河。
改革锋芒惊旧势,孤臣铁证破群罗。
丹墀力辩安危计,帐内深谋社稷戈。
莫道权奸环伺恶,丹心终护甲兵和。
辰时三刻,兵部议事厅的檀木大案上,《京营兵籍册》《三营粮饷收支录》堆叠如山,谢渊身着绯红官袍,端坐主位,指尖在“五军营虚报兵额八千”
的朱批上重重一顿。
厅内两侧,兵部侍郎杨武、都督同知岳谦及五军、三千、神机三营的勋贵提督——定国公萧恒、英国公张峦、抚宁侯朱瑛皆列坐两侧,气氛凝滞如冰。
“诸位,”
谢渊打破沉默,声音沉稳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京营三营现有兵额十二万,然玄夜卫核查实有兵额仅九万,余下三万皆为勋贵提督虚报冒领;军饷近三年共挪用十万两,多用于勋贵修造府邸、宴请应酬——此等积弊,若不革除,京营何以护卫京师?”
话音刚落,定国公萧恒便拍案而起:“谢渊!
你血口喷人!
三营兵额乃兵部与五军都督府共同核验,何来虚报?军饷挪用更是无稽之谈,你分明是借改革之名,行削夺勋贵兵权之实!”
英国公张峦立刻附和:“萧国公所言极是!
我等勋贵世代守护京师,先祖为大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你一个文官,竟敢妄议军权,简直是目无祖制!”
抚宁侯朱瑛亦出声:“谢大人若执意改革,恐寒了勋贵之心,日后谁还愿为朝廷效力?”
三人一唱一和,厅内的勋贵属官纷纷点头,连吏部侍郎张文(萧恒姻亲)也开口:“谢大人,团营改革事关重大,需兼顾勋贵体面,不如暂缓推行,再议良策?”
谢渊冷眼旁观,心中了然——萧恒等人以“祖制”
“勋贵体面”
为挡箭牌,实则是不愿放弃虚报兵额、挪用军饷的私利;张文则因姻亲关系官官相护,试图拖延改革。
他深吸一口气,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祖制亦需因时制宜!
神武帝设勋贵提督京营,是因当时天下初定,需勋贵镇抚;如今承平日久,勋贵耽于享乐,致京营积弊丛生,若再固守祖制,恐生祸端!”
他转向萧恒,语气锐利如刀:“萧国公称无虚报,那为何五军营花名册上的‘李三’‘王五’等兵卒,玄夜卫查无此人?又为何你府中去年新修的花园,耗费白银两万两,恰好与五军营缺失的军饷数目吻合?”
萧恒脸色骤变,强作镇定:“那是巧合!
花园银两乃先祖遗留,与军饷无关!”
“巧合?”
谢渊冷笑一声,命杨武将《五军营兵卒籍贯核查册》与《萧恒府中收支账》呈给众人,“诸位请看,核查册上标注的‘虚报兵卒’籍贯,多为顺天周边州县,而萧国公府的田庄恰在这些地方;账册上‘买花石银两万两’的日期,正是五军营军饷放延迟的那日——这等‘巧合’,未免太过密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