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虚称家兵曾护驾实借功名欲扩权(5 / 9)
到一个时辰,萧瑛便被押入诏狱。
经审讯,萧瑛不仅勾结石迁旧部,还招出当年石迁构陷前兵部尚书时,他曾提供过帮助。
此案审结后,萧栎下旨:“萧瑛勾结逆党、构陷大臣,削去伯爵爵位,凌迟处死;其党羽一律流放岭南。”
这道谕旨,彻底震慑了勋贵集团,再也无人敢轻举妄动。
处理完萧瑛案,谢渊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修订《军籍条例》。
他现,除了勋贵家兵,京营中也存在“虚冒兵额”
“吃空饷”
等问题——部分将领虚报士兵人数,冒领军饷,导致京营实际兵力不足名册的七成。
为了查清实情,谢渊决定亲自巡查京营。
一日清晨,他不带随从,身着便服,来到京营的一处训练场。
只见场内士兵稀稀拉拉,多为老弱,训练时懒懒散散,将领却视而不见。
谢渊拉住一位老兵,问道:“老丈,这京营的兵额不是满编吗?怎么看着这么稀疏?”
老兵叹了口气,左右看了看,压低声音道:“客官有所不知,这名册上写着五千人,实际能上训练场的不足三千,剩下的都是‘空额’,饷银全被总兵大人和各级将领分了。
我们这些老弱,还是托关系才留下来混口饭吃。”
谢渊心中一沉——京营是京师屏障,若实际兵力不足七成,一旦瓦剌再次入侵,后果不堪设想。
他强压怒火,又问:“总兵大人就不怕被查吗?”
“查?”
老兵苦笑,“总兵是成国公的表亲,御史台来过几次,都被他用银子打走了。
再说,京营将领大多是勋贵亲信,官官相护,谁会真的查?”
谢渊不再多问,默默离开训练场。
回到御史台,他立刻召集杨武和秦飞:“京营虚冒兵额问题比想象中严重,若不整治,京师危矣。
秦飞,你带玄夜卫暗查京营各卫的实际兵力,务必摸清准确人数;杨武,你调取京营近五年的兵籍册和粮饷账目,比对虚冒数额。
记住,此事机密,不可走漏风声。”
两人领命而去。
谢渊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的京营方向,心中忧虑更甚。
勋贵家兵的问题刚有眉目,京营又暴露出如此大的漏洞,可见朝堂积弊之深。
他想起永熙帝曾说“京营强,则京师安;京师安,则天下定”
,如今京营如此不堪,若不彻底整治,迟早会酿成大祸。
三日后,秦飞和杨武将调查结果呈给谢渊:京营十二卫,总虚冒兵额达三万余人,冒领军饷白银逾十万两,其中京营总兵王彪虚报最多,达五千人。
谢渊看着调查结果,手指紧紧攥成拳头——王彪是前成国公萧瑛的表亲,萧瑛虽死,其势力仍在京营盘根错节,整治王彪,便是与整个京营的勋贵亲信为敌。
“大人,”
杨武担忧道,“王彪手握京营兵权,若贸然动他,恐引兵变。
不如先奏请陛下,派心腹将领替换部分卫所总兵,再逐步整治?”
谢渊点头:“你说得对。
我们不能打草惊蛇,需分步进行。
第一步,先将虚冒兵额的证据呈给陛下,请陛下下旨,命御史台进驻京营,‘核查兵籍、整顿军纪’;第二步,借核查之机,将王彪的亲信校尉调往边卫;第三步,待时机成熟,再拿下王彪。”
计划既定,谢渊即刻入宫,将京营虚冒兵额的证据呈给萧栎。
萧栎看后,震怒不已:“王彪竟敢如此大胆,虚报五千兵额!
若不是谢卿查出,朕还被蒙在鼓里!”
“陛下息怒,”
谢渊道,“京营积弊已久,不可一蹴而就。
臣恳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