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1章 三疏请放宽供给五叩丹墀诉寒微(4 / 7)

加入书签

他要构陷,我便不做了吗?太祖定下‘孝治’祖制,不是让后世子孙苛待故君的。

秦指挥使,你盯紧周显的密报动向,若有递入御书房的,即刻报知;另外,让文勘房主事张启备好《会典》条文,我要面圣争辩。”

当日午后,谢渊手持奏疏,在乾清门外跪了一个时辰,终于获准面圣。

御书房内,萧栎正翻着周显递来的密报,见他进来,脸色沉得像墨:“谢渊,你又来提南宫供给?朕已恢复炭火,还要怎样?”

“陛下,”

谢渊跪地递疏,“每日两炉炭不足御冬,太上皇昨夜又咳了半宿;内殿窗纸破了三尺,寒风直灌,需工部修缮;月例不足,宫人太监多有怨言,恐生流言。

臣请按《会典》减半供给,而非苛待。”

萧栎将密报扔到他面前:“你看看!

玄夜卫奏报,你近日每日遣人去南宫问安,还托内侍送参片,这不是‘结连’是什么?”

“那是臣的本分!”

谢渊抬头,目光坚定,“陛下若怕臣结连,可派玄夜卫北司校尉全程监督供给过程,每一件物什都登记在册,臣绝无二话——但请陛下放宽供给,别让天下人说大吴苛待故君!”

萧栎沉默良久,终是挥挥手:“奏疏留下,朕再议。

退下吧。”

谢渊知道,“再议”

又是拖延之词,却仍躬身叩:“臣谢恩。

若陛下应允,臣愿亲往南宫督办供给,确保无半分逾矩。”

谢渊离开后,萧栎拿起他的奏疏,又看了看周显的密报——密报上附着“谢渊遣人送参片的内侍供词”

“南宫守卫记录的谢府来人次数”

,虽无实据,却字字暗示“结连”

正犹豫间,太监总管来报:“陛下,礼部侍郎李嵩求见。”

李嵩刚入御书房,便跪地哭奏:“陛下,臣闻谢渊又求放宽南宫供给,实为包藏祸心!

他掌兵部、玄夜卫,若借供给之便与太上皇密谈,再勾结边军,恐生大变!

周显的密报句句属实,恳请陛下治谢渊‘结连故君’之罪!”

萧栎皱眉:“他虽执着,却无实据,怎好治罪?”

“陛下可暂削其玄夜卫指挥使之职,”

李嵩进言,“命周显复职,严查南宫往来;再命吏部下文,称‘南宫供给由礼部统筹’,切断谢渊与南宫的联系——如此既不伤‘孝治’之名,又能防他结连。”

这番话正中萧栎下怀——他既怕苛待故君落骂名,又怕谢渊权势过盛,李嵩的提议恰好“两全”

次日,萧栎下旨:“谢渊暂免玄夜卫指挥使,改由周显复职;南宫供给改归礼部管辖,需李嵩、王瑾共同署名方可调度。”

旨意传到兵部,杨武怒声道:“这分明是李嵩的阴谋!

礼部归他把持,定会继续苛待南宫!”

谢渊却异常平静:“我早料到了。

秦飞,你即刻去查礼部的供给名册,若有克扣,立刻报知御史台;张启,你去工部,让他们以‘修缮宫墙’为由,设法入南宫查看太上皇的近况——按《会典》,工部修缮宫闱无需礼部批准。”

二人领命而去,谢渊独自坐在案前,拿起那份被退回的奏疏。

他知道,李嵩、周显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的供给之争,只会更艰难。

周显复职玄夜卫指挥使后,第一件事便是命人修改南宫供给的“登记册”

——将“每日两炉炭”

改为“每日三炉”

,却在“炭的成色”

一栏注明“杂炭”

(劣质炭),既应付了萧栎,又实则苛待;同时,他整理了谢渊“三疏五求”

的记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