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权隆不缘恩宠久功着须记覆车忧(5 / 5)

加入书签

出正堂——还有很多事等着他去做:边防的粮饷需要调度,被诬陷的官员需要平反,内库的御赐之物需要重新清点……他知道,前路依旧充满挑战,但只要他坚守“勤政”

初心,就没有迈不过的坎。

卷尾语

谢渊内库点检悬匾之事,看似“易匾”

的寻常举动,实则是大吴官场权力博弈的关键一着,更是其“在猜忌中守忠、在构陷中护权”

的政治智慧体现。

从封存“救时宰相”

金匾避“恃宠”

之嫌,到悬挂元兴帝“勤政”

御笔显“敬祖”

之心;从被动应对李嵩弹劾,到主动截获伪证反击,谢渊的每一步都紧扣“守社稷、护君恩、防构陷”

的核心,在“忠君”

与“自保”

、“担当”

与“谨慎”

之间找到了精准的平衡。

然旧党余孽仍未根除:李嵩虽因构陷败露被革职,其门生故吏仍散落六部;徐靖虽被下狱,诏狱署中旧党势力尚未肃清。

但此次“易匾”

事件的核心意义,在于为大吴中兴确立了“臣子自处”

的新范式——忠君不必“恃恩”

,守职不必“愚钝”

,可在规制框架内以智慧破构陷,以实绩固君心。

谢渊封存的不仅是一块金匾,更是对“君恩无常”

的清醒认知;悬挂的不仅是一幅御笔,更是对“社稷为重”

的初心坚守。

后世读《大吴名臣传》载此段往事,多赞谢渊“智足以破奸,忠足以安邦”

实则其智慧的根源,在于始终以“社稷安危”

为终极标尺——封存金匾非为避祸而避祸,是为守住边防调度的权柄以护民;悬挂御笔非为邀宠而邀宠,是为借祖宗权威以清吏治。

这恰如元兴帝“勤政”

二字的真义:勤在“守土”

,政在“安民”

,而非困于君臣猜忌的私怨、陷於党争倾轧的内耗。

谢渊内库点检悬匾的举动,终将成为大吴政治史上的“点睛之笔”

它警示后世君臣:君恩可恃不可靠,臣忠可嘉不可愚;御赐之物可显荣亦可招祸,唯有“勤政为民、守正出奇”

的实绩,才是立于朝堂的根本。

而那方封存于内库的“救时宰相”

金匾与悬于正堂的“勤政”

御笔,一藏一显之间,已然道尽了大吴中兴路上,一位孤臣“在权欲漩涡中守初心、在君臣博弈中护社稷”

的全部赤诚与智慧。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