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章 待来日重整朝纲靖四海方慰那忠魂热血洒荒丘(1 / 8)

加入书签

卷语

《大吴边事录》有载:“瓦剌太师也先,性狡狠而多谋,善用兵且嗜杀,每临战事必求斩草除根,不留余孽。”

德佑年间,也先率部寇边,志在擒获大吴天子以胁朝纲,遂于落马坡设伏布险。

然天不遂其愿,伏兵虽锐,终未困住建康帝萧桓——乱局之中,帝携残部遁入东侧密林,踪迹倏然隐匿。

也先闻之怒不可遏,掷弯刀于地,下死令曰:“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遂调全军分五路合围,火把连营数十里,搜山三日不休。

然此搜捕非唯恃力之举,更藏庙堂诡谲之博弈:瓦剌军中潜有大吴旧党密探,或暗通消息引兵入歧路,或私置伪迹(如龙袍碎片、马蹄模印)混淆视听;彼辈既欲假也先之手擒帝,以博旧党夺权之功,又恐行迹败露遭瓦剌灭口、遭大吴清算,鼠两端间,更添搜山之波折与凶险。

今不涉前因、不论后果,唯详述此三日搜山之始末——或写瓦剌兵屠流民、焚草木之酷烈,或记密探弄巧、也先多疑之暗斗,以血肉细节揭搜捕之惨、人心之险,为后续谢渊、秦飞勘破奸邪、肃清朝纲,留此一证。

京剧唱词?落马坡搜山两段

第一段【瓦剌太师?也先(架子花脸)】

三日搜山火照林哪!

钢刀映月血痕深。

漫山遍野皆兵影,不见萧桓急煞人!

龙踪隐入烟霞里,只留寒骨伴风吟!

若教那昏君逃性命,我这满腔怒气怎生津!

第二段【大吴太保?谢渊(老生)】

三日搜山恨未休,龙潜深渊虎仍游。

瓦剌兵退心不死,内奸暗里弄阴谋。

边疆烽火何时了,黎民涂炭泪空流。

某定要勘破奸邪网,且待锋刃断仇雠!

待来日重整朝纲靖四海,方慰那忠魂热血洒荒丘!

落马坡主峰下的瓦剌中军大营,篝火熊熊燃烧,映得也先的脸明暗交错。

他踞坐在虎皮椅上,手中摩挲着一柄镶嵌宝石的弯刀——那是元兴帝时期大吴赠给瓦剌的礼物,如今却成了他追杀大吴皇帝的凶器。

帐内,瓦剌诸将垂而立,大气不敢出,唯有帐外巡逻兵的脚步声与风吹篝火的噼啪声交织。

“萧桓遁入东侧密林,”

也先的声音低沉如雷,打破死寂,“传令下去,全军分五路搜山,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三日之内,若寻不到他,尔等皆提头来见!”

副将巴图躬身领命,刚要转身,也先却抬手叫住他:“且慢。”

也先目光扫过帐内,落在角落一名身着瓦剌服饰、却面生的士兵身上——那是镇刑司副提督石崇派来的密探王六,自称“熟悉落马坡地形”

“王六,”

也先开口,语气带着审视,“你说你曾在落马坡为猎户,林中路径皆熟?”

王六忙上前一步,躬身道:“回太师,小人确是此地猎户,后投瓦剌,林中每一条山道、每一处山洞,小人都了如指掌,愿为太师引路,捉拿萧桓。”

也先盯着王六,眼中闪过一丝疑虑——此人虽一口本地口音,却无猎户常见的老茧,且腰间虽佩瓦剌短刀,内侧却隐约露出大吴官服的衣角。

但此刻搜山要紧,也先暂压疑虑,冷声道:“好。

你随巴图一路,若寻到萧桓踪迹,赏黄金百两;若敢欺瞒,定将你凌迟处死!”

王六心中一紧,面上却依旧恭敬:“小人不敢欺瞒太师,定当尽心引路。”

巴图瞥了王六一眼,虽觉此人异样,却也未多言——也先军令如山,延误搜捕,自己也担待不起。

诸将领命散去,帐内只剩也先与亲卫。

亲卫低声道:“太师,那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