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振持秘钥指幽径飞率忠卒护圣镳(6 / 6)

加入书签

京师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街头巷尾,百姓们都在说:“陛下带着兵士走秘道找援军,硬是把京师救下来了!”

忠烈陵的安葬仪式上,萧桓亲自为战死兵士上香。

他站在“东华突围忠烈之墓”

的墓碑前,手里捧着一杯酒,缓缓洒在地上:“弟兄们,京围解了,大吴安了,你们可以安心了。”

谢渊、秦飞、王振站在他身后,望着墓碑,心里都清楚——这次能破局,靠的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是帝王的决断、太监的忠谋、将领的死战、大臣的固守,是君臣同心,才守住了这大吴江山。

片尾

萧桓命谢渊率师北伐,秦飞为副将,率十万大军直捣漠北。

瓦剌因京师之败,士气大减,又无细作内应,被北伐军大败,也先率残部远遁,九边重镇尽数收复。

北伐胜利后,萧桓在太庙告祭列祖,将东华突围的故事刻入“忠烈碑”

,供后人铭记。

王振仍掌司礼监,不涉军政,只守秘档;秦飞继续掌玄夜卫,严查细作,京师治安日好;谢渊则主持九边防务,加固城防,边地百姓再无胡骑之扰。

萧桓再至东华门,望着重修的秘道入口,王振随侍在侧,谢渊、秦飞陪同。

“当年若不是你们,朕恐怕已葬于瓦剌之手。”

萧桓笑道。

谢渊躬身:“陛下英明,臣等只是尽忠。”

秦飞道:“战死的弟兄们若知今日太平,也会安心。”

王振道:“秘道如今坚固,陛下再无后顾之忧。”

夕阳下,东华门城楼泛着暖光,远处炊烟袅袅,百姓安乐——这便是三百忠魂用生命换来的太平,也是君臣同心守护的大吴江山。

卷尾

《大吴史?帝纪?德佑帝传》载:“帝夜出东华秘道,联援军解京围,追赠战死亲卫,升王振为司礼监掌印太监。

九年春,北伐破瓦剌,复九边。

史臣曰:‘桓之东华突围,非独恃秘道之险,实赖王振之忠、谢渊之守、秦飞之勇,四者共济,方转危为安,此乃大吴君臣同心之效。

’”

《大吴史?列传第四十?东华突围忠烈传》载:“瓦剌围京,帝率八百亲卫夜出秘道,三百余卒战死,皆追赠九品义士,葬忠烈陵,祀忠勇祠。

史臣曰:‘诸卒虽位微,却怀忠君报国之心,以身护帝,死而不悔,此乃大吴之脊梁也。

’”

《大吴史?宦官传?王振传》载:“王振,献东华秘道策,助帝突围,升司礼监掌印太监,正三品,恭谨守职,不涉军政,卒于德佑二十三年,帝赐葬皇陵侧,曰‘忠监墓’。”

《大吴史?舆服志?皇城》载:“东华门秘道,神武帝神武三年修,帝突围后重修,设玄铁锁,由帝与司礼监掌钥,玄夜卫守卫,编入《大吴会典》,为皇城防务规制。”

hai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