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章 振持秘钥指幽径飞率忠卒护圣镳(1 / 6)
卷语
《大吴史?帝纪?德佑帝传》载:“瓦剌太师也先复纠四万骑南犯,长驱直入逼京师,连破朝阳、崇文二门,胡骑蹄声震皇城根下,唯东华、安定二门尚在大吴手中。
时京师粮储仅余七日,太仓米粟渐空,卒伍日食半瓢稀粥;工部所造火铳缺千支,军械库中仅存三百余支可用,余者或炸膛劣械、或锈蚀不堪;京营卒经半月苦战,伤亡逾半,残卒皆带伤守阵,士气渐颓。
帝萧桓召太保谢渊入偏殿议策,渊陈‘死守二门待援’之谋,然通州援军为瓦剌所阻,一时难至。
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振(正四品,掌宫内秘档典籍、皇城门禁钥符,兼司紧急时舆图调阅)闻议,急入殿进言:‘东华门内偏殿地下,藏有神武帝萧武神武三年所修秘道,道通通州潞河驿近郊,长三里许,可容车马通行,原备皇城危急时君臣突围之用。
今若帝率亲卫夜出秘道,联都督同知岳谦援军,再回师内外夹击,或可解京围。
’
帝纳振之策,即命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从二品,掌京师密探、亲卫护驾)选玄夜卫亲卒五百、亲军都尉府卒三百,皆择‘无家眷在京、敢死战’者,充作突围之师。
瓦剌潜伏京师细作侦得突围之谋,连夜驰报也先,也先遂遣部将巴图率千骑,设伏于秘道出口处,欲擒帝以迫大吴降。
突围夜,亲卫卒持刃前驱,遇伏后无一人退,刀刃卷缺、甲胄染血仍死战,伤亡逾半。
秦飞率后队殿后,斩瓦剌兵百余人,终护帝破围,至通州与岳谦援军汇合。
后帝亲率援军回师京师,与谢渊内外夹击瓦剌,也先兵败退走,京围乃解。
帝感亲卫死战之忠,追赠战死诸卒,皆葬于忠烈陵,春秋遣官致祭。
史臣曰:‘东华突围之役,乃德佑朝存亡之枢机。
非独帝之英断决事,亦赖王振献秘道之策、谢渊固二门之守、秦飞率亲卫之护——四者心契,或献谋、或固防、或死战,方破此存亡一线之危局,实乃大吴君臣同心之明证。
’”
《玄夜卫档?东华突围录》补:“东华门秘道,长三里,宽丈许,壁以青石垒砌,顶覆夯土,隐于东华门内偏殿地下,道中设两处通风孔,备牛油灯以照明。
秘道钥符藏于司礼监内库,以鎏金匣盛之,匣设双锁,唯帝与秉笔太监二人持专属印鉴可启,历数帝未敢轻用。
突围夜,前队兵士为护帝驾,皆挺身为盾,瓦剌箭镞如雨,中箭者十七人,箭镞透甲入肉,尽皆力竭殉国,尸身相叠如障,护帝之车驾至通州近郊。
秦飞率后队卒殿后,与瓦剌追兵死战,斩胡兵百二十余人,自损三百余卒,玄夜卫亲卒营千总以下,伤五十余、亡二十余,军械损失过半。
秘道青石壁上,血痕凝紫,至次年修缮时仍清晰可见,监工吏员录之入档,以为忠烈之证。”
东华夜锁胡尘嚣,帝仗秘图破贼巢。
监献良谋开险径,将挥利刃斩凶獠。
亲卫血濡青石道,援军光透黑云宵。
归来百姓焚香迎,始谢君王定乱朝。
瓦剌围京粮械凋,帝心焦迫问良招。
振持秘钥指幽径,飞率忠卒护圣镳。
秘道伏兵惊帝驾,亲卫身死筑桥骄。
通州汇合援军至,终解皇城万里遥。
死战东华夜未央,寒灯映血照龙裳。
监言破敌凭幽径,将令护君恃勇将。
三百忠魂埋野陌,一腔热血洒疆场。
至今秘道残痕在,犹记当年突围殇。
皇城偏殿烛火摇曳,萧桓身着玄色常服,髻松垮,眼底青黑如墨——已三日未得安寝。
案上京师防务图摊开,东华、安定二门用朱笔圈出,旁注“粮七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