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帝守纲常宁死战胡窥神器竟空忙(4 / 6)

加入书签

决绝:“朕今日拒降,不是不爱惜你们的命,是要护你们的子孙,护大吴的将来!

若朕今日降了,你们的孩子、你们的孙儿,便要做瓦剌的奴隶,受胡虏的欺辱!

朕若死了,还有谢渊这样的忠勇之士,还有京营这样的忠勇之卒,他们会继朕之志,驱胡贼,保太平!”

说完,萧桓转身对谢渊沉声道:“传朕的命令,京营卒备好兵器,热油、滚石尽数搬至门楼!

若也先敢动百姓一根手指,便开庙门冲阵,朕与你们一同,跟胡贼拼个鱼死网破!”

“臣遵旨!”

谢渊躬身领命,转身下门楼传令。

很快,京营卒们的嘶吼声便响彻庙前:“愿随陛下死战!

与胡贼拼了!”

兵器碰撞的“铿锵”

声、甲胄摩擦的“簌簌”

声交织在一起,竟让对面的胡骑阵脚微乱——有的胡兵下意识地握紧了兵器,有的忍不住看向远处援军的方向,眼神里满是犹豫。

也先坐在高台上,眉头紧紧锁起,手指在马鞭上反复摩挲。

他的目光在萧桓、阵前的百姓与远处隐约可见的援军烟尘之间来回转动,心里打着算盘:屠了这百名百姓,萧桓必定拼命,京营卒虽少,却个个抱着必死之心;更何况援军已近,一旦两军夹击,自己五万骑未必能讨到好。

可若不屠,萧桓又不降,这围庙之举,便成了笑话。

“暂缓屠民!”

也先猛地抬手,马鞭重重敲在高台的木栏杆上,出一声闷响,语气里满是不甘,“再等等——朕就不信,这小娃娃能一直撑到援军来!”

他望着门楼上挺立的萧桓,眼底闪过一丝忌惮——这年轻的大吴帝王,比他想象中,要硬气得多。

日头升至正中,太庙前的空气凝滞得像块铁。

也先见京营援军的烟尘已在远处浮现,知道不能再等,遂翻身下马,提着马鞭,亲自走到庙门前,身后跟着百名精锐胡兵,皆手持短铳,虎视眈眈。

“萧桓!

你给朕出来!”

也先的声音不似之前的嚣张,却带着更重的压迫感,“朕知道你的援军快到了,可你若再不降,朕便先炸了太庙,让你列祖列宗的神主,与你这小娃娃一同化为灰烬!”

萧桓登上门楼最高处,与也先隔门对峙。

他望着也先——胡酋身材高大,脸上带着战疤,眼神里满是贪婪与狠戾,手中马鞭上还沾着百姓的血迹。

“也先,”

萧桓的声音平静却有力,“你以为炸了太庙,便能灭我大吴?你错了!

大吴的根,不在太庙的砖瓦,在百姓的心里,在君臣的忠里!

谢勉二十一岁战死宣府,京营卒死守庙门,百姓虽怕却未降,这便是大吴的根!

你炸得毁庙,炸不毁这根!”

也先冷笑:“根?朕擒了你,斩了你的忠勇,你的根便断了!

萧桓,朕给你最后一次机会:开庙门,自缚出降,朕便止兵,不屠京师;若拒,朕现在就下令,火铳轰庙,让你和你的祖灵,一同归西!”

“朕不会降。”

萧桓斩钉截铁,“朕乃大吴神武帝子孙,元兴帝后裔,守宗庙、护百姓,是朕的本分!

你要轰庙,便轰;要屠城,便屠——朕宁死,也不会让你这胡酋,踏过太庙一步,不会让大吴的基业,毁在朕的手里!”

他从腰间解下谢勉的环刀,刀身卷刃七处,却仍泛着冷光,是谢勉战死时攥着的刀。

“你认得这把刀吗?”

萧桓举起环刀,声音响彻庙前,“这是谢勉的刀,他用这把刀,在宣府斩了二十个胡贼,最后力竭殉国!

今日朕拿着它,便是要告诉你:大吴的忠勇,不会死;大吴的君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