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 帝守纲常宁死战胡窥神器竟空忙(2 / 6)

加入书签

你祖灵,屠你百姓,鸡犬不留!”

胡骑黑压压围了三圈,甲胄在晨光中泛着冷光,马蹄踏地的震动顺着地面传来,似要震碎庙门。

百姓的哭喊声、哀求声混杂着胡兵的狞笑,透过门缝钻进来,萧桓的手按在剑柄上,指腹摩挲着剑鞘上的龙纹——那是神武帝萧武传下的剑,是大吴帝王的象征,他不能让这剑蒙羞,不能让祖庙蒙辱。

“谢渊,”

他声音虽低,却异常坚定,“传朕旨意,京营卒死守庙门,凡胡兵近庙百步者,格杀勿论;再传旨岳谦,命他率京营援军至庙,围歼胡骑!”

谢渊躬身应道:“臣遵旨!”

转身刚要走,萧桓又道:“等等,命人将谢勉的环刀取来,朕要带在身边——他守得住宣府,朕便守得住太庙!”

也先勒马立于高台上,鎏金铠甲在晨光中泛着冷光,甲缝里还沾着昨日劫掠的血污。

他望着太庙紧闭的朱红庙门,门楼上京营卒持枪列阵,甲胄鲜明,虽人数不及胡骑十之一二,却无半分退缩之意。

也先嘴角勾起一抹冷笑,马鞭往庙前一扫——那马鞭杆上缠着半块汉人衣襟,是前日屠民时撕扯下来的,此刻在风里晃荡,格外刺眼。

“传朕的话,让那汉籍降官去劝降。”

也先声音粗粝,带着漠北胡骑特有的凛冽,“告诉他,若劝不动萧桓,便提头来见。”

第一名劝降使者忙策马出阵。

他原是大吴大同府的小吏,瓦剌破大同时降了也先,此刻身着不合身的瓦剌皮袍,皮袍领口还沾着油污,手里捧着鎏金劝降书,书册边角被他攥得皱。

至庙门前,他勒住马,刻意拔高声音,却难掩语气里的谄媚与心虚:“陛下!

也先太师有旨!

太师说,您若自缚出降,亲手献太庙列祖神主,太师便封您为‘淮王’,赏漠北上等牧场千顷,保您萧氏宗族无恙;若您不识抬举,午时一到,太师便再屠百名百姓——您不降,这京师的百姓,便要为您的固执陪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庙门楼上,萧桓已拾级而上。

寒风卷着他的素色祭服下摆,猎猎作响,祭服虽无繁复纹饰,却因他挺直的脊背,透出不容侵犯的帝王气。

他垂眸望向那使者,目光像淬了冰——这人身着胡袍,口称“太师”

,早已忘了自己是大吴子民。

“你原是大同小吏,”

萧桓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穿透庙前的喧嚣,“大同百姓被瓦剌屠戮时,你躲在何处?今日你为胡贼传话,卖主求荣,他日入地,有何颜面见你大同的先祖,见你大吴的列祖列宗?”

使者脸色“唰”

地涨红,像是被人当众揭了伤疤,嗫嚅着说不出话,手里的鎏金劝降书险些坠地。

“回去告知也先,”

萧桓抬眼,目光扫过远处的胡骑大阵,语气愈坚定,“大吴自神武帝开国,元兴帝北伐,从未有过献庙出降的君王!

朕是神武帝的子孙,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他要屠百姓,便尽管屠;朕若眨一下眼,若退后半步,便不是萧氏子孙,不是大吴的帝王!”

使者被斥得浑身抖,调转马头时马蹄踉跄,差点撞翻身旁的胡兵,抱着劝降书狼狈逃回。

也先见了,脸色沉得能滴出水,手指死死攥着马鞭,指节泛白——他原以为萧桓年少,见了屠民会惧,却没料到这小帝王竟如此硬气。

“让巴图去!”

也先低吼。

第二名使者立刻策马出阵,是瓦剌贵族巴图,头戴狐皮帽,帽檐上的雪粒还未化,手里握着柄寒光闪闪的弯刀,刀鞘上嵌着几颗人头骨饰。

他至庙前,勒马驻足,居高临下地睨着门楼,语气满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