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7章 巷残犹见血痕在城破难遮百姓忧(4 / 6)

加入书签

防卫,防止内奸作乱;命陈忠尽快调拨粮食,给百姓和士卒分,稳定人心。

次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李嵩、王瑾就得知了萧桓要移驾太庙的消息,两人赶紧聚在吏部衙门商议。

“不好,萧桓这是要坚定拒敌之心!”

李嵩焦躁地踱步,“咱们必须阻止他,不然迁都的事就彻底黄了!”

王瑾想了想,道:“我有个主意,咱们以‘太庙乃祭祀重地,非理政之所,帝移驾于此,恐惊扰列祖列宗’为由,联合百官阻驾,只要百官都反对,萧桓就算想移驾,也得掂量掂量!”

两人立刻分头行动,李嵩去串联吏部、工部的官员,王瑾去拉拢礼部、刑部的官员,很快就聚集了三十余名官员,准备在宫门口阻驾。

辰时一到,萧桓穿着常服,手持神武帝的遗剑,在亲兵的护送下,从皇宫正门出。

刚到宫门口,就见李嵩、王瑾带着三十余名官员跪在地上,齐声喊道:“陛下,太庙乃祭祀重地,非理政之所,陛下移驾于此,恐惊扰列祖列宗,臣等请陛下收回成命!”

萧桓停下脚步,看着跪在地上的官员,眼神冰冷:“惊扰列祖列宗?列祖列宗创业艰难,见朕坚守京师、护百姓,只会欣慰,怎会惊扰?你们说太庙非理政之所,可神武帝当年在应天太庙,也曾与百官议事,定下北伐之策;元兴帝在北平太庙,也曾誓师亲征,大破鞑靼!

你们拦朕,到底是为了列祖列宗,还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李嵩抬起头,语气带着辩解:“陛下,臣等是为了陛下安危!

太庙靠近安定门,瓦剌若攻过来,陛下有失,臣等万死难辞!”

萧桓冷笑一声,拔出神武帝的遗剑,剑身在晨光中闪着冷光:“朕的安危,与京师共存亡;京师的安危,与百姓共存亡!

今日谁再拦朕,便是阻朕守京师、阻朕护百姓,朕这把剑,虽不敢斩忠臣,却敢斩奸佞!”

官员们见状,纷纷低下头,有的甚至悄悄退到一旁——他们没想到,萧桓竟如此坚定,还拿出了神武帝的遗剑,谁也不想被当成“奸佞”

李嵩、王瑾见势不妙,想再说话,却见秦飞带着玄夜卫卒走过来,手里拿着一份供词:“陛下,这是昨夜擒获的李嵩亲信供词,供认‘李尚书令其散布“瓦剌夜袭内城”

谣言,欲乱人心’;还有王尚书私藏的边军急报,臣已核验,确有其事!”

李嵩、王瑾吓得脸色惨白,再也不敢说话,只能瘫坐在地上。

萧桓看着两人,心里满是失望:“将李嵩、王瑾押起来,待移驾太庙后,再行处置!”

玄夜卫卒立刻上前,将两人按在地上,押到一旁。

其他官员见内奸被抓,纷纷起身,躬身道:“臣等愿随陛下移驾太庙,誓与京师共存亡!”

萧桓带着百官,继续往太庙走去。

沿途的百姓听说皇帝要移驾太庙,誓守京师,纷纷从家里出来,站在街道两旁,有的手里拿着“守京师”

的木牌,有的捧着刚做好的干粮,还有的甚至跪在地上,高喊“陛下万岁,大吴万岁”

一个年过七旬的老叟,拄着拐杖,走到萧桓面前,手里捧着一杯酒:“陛下,老臣是永熙帝时的御史,如今虽已致仕,却仍愿随陛下守京师!

这杯酒,祝陛下早日破胡贼,保大吴平安!”

萧桓接过酒杯,一饮而尽,酒液辛辣,却让他心里热血沸腾:“老大人放心,朕定不会让百姓失望!”

林阿妹(彰义门巷战幸存少女)带着一群孩子,手里拿着用红纸写的“拒胡贼,守京师”

,跑到萧桓面前,齐声喊道:“陛下,我们也能守京师!

我们帮着送水、递箭,不让胡贼进来!”

萧桓蹲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