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甲破犹遮肠腑露剑卷仍斩虏酋寒(2 / 7)
殉节随主将,尸身叠处筑城骸。
至今城砖留箭痕,深凹犹记当年灾。
寒风吹过残垣响,似诉忠魂未散怀。
西直门箭楼的城墙上,从三品指挥佥事孙乾正弯腰检查城砖。
他指尖刚触到砖缝,一块城砖便“簌簌”
掉渣,黄土顺着指缝往下漏——这砖是上月工部新运的,按《大吴军器规制》,需“陶土烧制百日,敲之如钟鸣”
,可眼前这块,敲之闷,捏之即碎。
孙乾捡起碎砖,凑近鼻尖,霉味混着土腥气扑面而来,是烧制时受潮、火候不足的缘故。
“将军,您再看这弓。”
副千户赵能递来一把长弓,弓臂上的麻绳已泛白松脱,“方才李四拉弓,刚到半满,弓臂就裂了道缝,差点崩着他的手。”
孙乾接过弓,指腹摩挲着裂处,木刺扎进皮肤也浑然不觉。
他想起去年随谢渊守宣府,弓是桑木所制,坚韧有力,箭是铁镞桦杆,百步穿杨,哪像如今这般窘迫?
“赵能,你亲自去兵部,找杨武侍郎递牌子。”
孙乾将碎砖塞进袖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就说西直门城砖朽坏、弓箭不堪用,粮饷也断了月余,再不给补给,瓦剌一来,咱这千余残卒,撑不过一日。”
他声音哑,昨夜守夜时,他见三个士卒冻饿而死,尸体就靠在垛口旁,手里还攥着生锈的刀。
赵能领命,翻身上马——那马也是匹老马,鬃毛脱落,肋骨凸显,是前番德胜门之战剩下的。
孙乾望着他的背影,又看向城楼后的士卒:几个年轻乡勇正蹲在墙角,捧着稀粥碗,粥里只有几粒米,飘着些许糠麸,他们吃得很慢,像是想多品会儿“粮食味”
;一个老兵靠在箭楼柱子上,右腿的冻疮裂了,鲜血渗过裤管,他却只是用破布随意缠了缠,眼神仍盯着城外的方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的工部衙署,正三品侍郎周瑞正对着琉璃灯出神。
案上摆着孙乾的请领奏疏,旁边压着石崇的密信和沉甸甸的锦盒。
密信上“西直门验收已妥,黄金五十两奉上”
的字迹,与锦盒里金锭的反光,晃得他眼晕。
吏员进来禀报:“侍郎大人,孙乾的奏疏要不要批?西直门那边说……说士卒快撑不住了。”
周瑞将密信揉成一团,丢进炭盆,火苗“噼啪”
吞噬纸团,他才慢悠悠道:“批什么?德胜门还等着两百门火炮,军器库优先供德胜门。
西直门那边,让他们先凑合用,石提督说了,瓦剌未必会主攻那边。”
吏员还想劝“万一瓦剌来了”
,周瑞却指了指锦盒:“按我说的办,出了事有石提督担着。”
吏员看着他眼底的贪婪,只能躬身退下——他知道,那五十两黄金,够周瑞在城南买半座带花园的宅院,西直门士卒的死活,没人在乎。
同一时刻,户部衙署后堂,正二品尚书刘焕正跟通州粮商对账。
账簿上“西直门粮饷万石,转卖银五百两”
的字样,被他用朱笔圈了圈。
粮商递来钱袋,银子碰撞的声响清脆:“刘大人,这银子您收好,下次有粮,还找小的。”
刘焕接过钱袋,掂了掂分量,又看了眼窗外——镇刑司提督石远的轿子刚到,是来“督查”
粮饷的。
“石提督,您怎么来了?”
刘焕赶紧将账簿锁进柜里,迎上去作揖。
石远身着从一品官袍,语气冷得像冰:“西直门的粮饷,怎么还没?”
刘焕陪着笑,递上热茶:“回提督,通州仓的粮有点受潮,正晾晒呢,怕过去坏了,等晒干了就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