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9章 首恶伏辜余暂免仍凭丹悃固神京(1 / 6)
卷语
《大吴史?纪事本末?德佑朝堂议降之辩》载:“德佑中,原内阁辅李东阳病逝,廷推吏部尚书赵伦(石迁余党,正二品升正一品)为新辅,加‘太傅’衔。
伦即借瓦剌仍屯兵边境、京营卒折损三千余为由,复提‘出城议和’,谓‘愿遣帝使携金帛,赴瓦剌营盟誓,暂解边患’。
时镇刑司旧党石崇(从二品副提督)、诏狱署提督徐靖(从二品)等力挺,户部尚书刘焕(正二品)亦附议,称‘粮饷仅够三月,不议和恐京师再困’。
太保谢渊力斥,奏曰‘也先诈降之鉴未远,伦为石迁余党,恐借议和泄军情、谋不轨’。
玄夜卫北司指挥使秦飞侦得伦私通瓦剌细作,藏密信于府中地窖,密信言‘议和解京营,为瓦剌再攻铺路’。
帝萧桓命当庭对质,渊出示证据,伦伏罪,旧党核心悉擒;石崇、徐靖、刘焕因证据未及深勘、旧党暗护,暂免追责,调外任候查。
史臣曰:‘非渊之刚正,朝堂必为余党乱,然旧党盘根,未可尽除,亦见治奸之难也。
’”
《玄夜卫档?斥和录》补:“赵伦提议和时,拟‘盟誓仪注’,删‘瓦剌需还被俘卒、撤边境兵’两条,仅存‘大吴献金万两、绢千匹’,仪注为玄夜卫暗探截获,尾有石崇亲笔‘可从’二字。
刘焕附议,实因私扣边军粮饷十万石,恐议和不成被查,故借议和拖延;徐靖则因包庇旧党、拖延罪证核验,为伦藏密信提供便利。
然石崇辩称‘“可从”
为议后商榷之语’,徐靖称‘拖延为细查案情’,刘焕主动退缴粮饷十万石,谓‘附议为缓兵以待援军’。
因旧党官员多有陈情,帝以‘边患未靖,不宜大兴狱讼’,命石崇调宣府卫任副参将、徐靖调南京理刑院任佥事、刘焕留任户部尚书戴罪办差,待边事定后再核。
罪证存诏狱署东库第五十三柜,入《谢渊斥赵伦议和案勘卷》。”
新辅登坛复议和,余孽摇唇乱帝罗。
金缯暂冀纾边患,军情暗泄引胡戈。
谢公抗声斥奸宄,秦帅侦隐得秘科。
虽擒恶余党在,犹赖忠良护京河。
东阳谢世党争兴,赵伦秉政议款行。
内奸翕附催金帛,忠相执议拒危萌。
密书藏隙通胡虏,伏甲窥机觊禁庭。
恶伏辜余暂免,仍凭丹悃固神京。
边尘未弭议降哗,余党相援势欲斜。
刘焕匿粮趋异说,石崇藏信助奸邪。
谢渊怒对金銮殿,秦飞勇破暗谋家。
恶伏诛余待核,方安京邑万人家。
京师内阁衙署的烛火,因李东阳(正一品原辅)的病逝,连续七日未熄。
百官缟素入宫,萧桓(德佑帝)御座前移素案,悲声道:“李阁老辅政十载,定策守京、整饬吏治,今猝然长逝,朝堂失一柱石矣!”
谢渊(正一品太保)立於百官前列,袖中攥着李东阳临终前手书的“防石迁余党”
四字,想起二人共抗瓦剌、肃清李嵩奸党的往事,眼眶热辣——这位老臣,终是没能见着京师彻底安稳。
国不可一日无辅。
三日后廷议推举,吏部尚书赵伦(正二品)骤得多数支持。
伦年过五十,须半白,平日谨小慎微,却为石迁旧党核心,暗中得石崇(从二品镇刑司副提督)、徐靖(从二品诏狱署提督)运作:石崇借镇刑司旧吏联络地方官,徐靖则以“资历最深、无党争嫌”
为由游说内阁,终使伦以“熟吏治、善调和”
之名,获廷推第一。
萧桓虽知伦与石迁有旧,然环顾朝堂,或为旧党、或资历不足,只得准奏,加伦“太傅”
衔,正式任内阁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