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逆党通胡焚火器欲胁天子降豺狼(1 / 7)

加入书签

卷语

《大吴史?纪事本末?德佑拒降之议》载:“德佑十五年夏,瓦剌太师也先遣使者携劝降书入京,言‘若萧桓献京师,封平章可汗,与瓦剌分治大吴’。

镇刑司提督石迁暗通也先,私召旧党议‘应降’,欲焚九门火器库、扣边军粮,为瓦剌内应。

太保兼兵部尚书谢渊察其异,遣秦飞侦缉,获迁与也先密信‘夏末献城,杀谢渊、胁帝降’;玄夜卫文勘房主事张启验劝降书,辨出迁私刻‘御玺’痕迹。

帝萧桓于廷议当众焚劝降书,诛迁及旧党核心十二人,颁《拒降守国诏》,京畿乃定。”

《玄夜卫档?勘敌录》补:“也先劝降书以羊皮纸书写,墨为漠北松烟墨,迁私刻‘大吴御玺’无‘元兴二十三年造’阴纹;迁与也先密信藏于镇刑司旧档库,内书‘献城后立迁为大吴丞相’,墨色、字迹与迁平日文书一致。

罪证存诏狱署东库第四十二柜,入《石迁通敌劝降案勘卷》。”

德佑夏月起尘扬,漠北风烟犯塞墙。

瓦剌书来挟悍势,羊皮裹祸逼君王——“献京封尔平章爵,分治江南与北疆”

佞臣暗构分疆策,密约私通结胡羌;奸僚捧诏媚凶虏,爪牙匿痕助乱常。

幸有贤卿持正气,挺节立朝守国纲。

玄夜飞探潜侦缉,青衫暗取密函藏;勘吏辨痕验伪玺,墨混官署露谲彰。

残篇“夏末献城”

语,字字惊心揭逆肠。

早朝御史鸣冤愤,持疏当庭叩金章:“逆党通胡焚火器,欲胁天子降豺狼!”

奸徒反咬诬忠善,“彼握军权意狂”

帝命缇骑呈实证,伪玺当庭对众扬:真玺暗刻“元兴造”

,私镌无迹露慌张。

皇帝怒起焚邪书,烈焰冲天照殿廊:

朕守宗陵安百姓,宁为玉碎不投降!”

廷前斩佞除奸党,九门振旅固金汤;司农补饷输边地,将军列阵护城隍。

边将宣府严烽燧,戍兵大同练甲裳。

秋来胡骑窥边垒,见我城高甲士强,弃戈遁入漠深处,从此烽烟息北荒。

如今漠北尘烟静,边堡无烽稼穑香;父老闲谈当年事,犹赞忠良拒降章——贤卿扶厦安社稷,缇骑勘奸定乱常,千载谁铭拒降志?正阳碑上字煌煌。

德佑十五年夏,漠北的热风裹着瓦剌的使者,停在京师正阳门外。

使者捧着一卷用金丝缠绕的羊皮纸,声称“瓦剌太师也先致大吴皇帝书”

,要求面呈萧桓。

理刑院左佥都御史魏庸(石迁党羽,从四品)接下羊皮纸,眼神闪烁着异样的光——他知道,这是石迁盼了许久的“机会”

御书房内,萧桓展开羊皮纸,也先的字迹粗砺如刀:“若帝献京师,瓦剌封帝为平章可汗,统江南之地;镇刑司提督石迁忠勇,可立为大吴丞相,掌江北政务。

若拒降,瓦剌三万骑旦夕至,踏平京师,焚先帝陵寝。”

萧桓捏着羊皮纸,指节白,冷汗顺着脊梁往下淌——去年瓦剌围京的惨状还在眼前,如今也先竟要他献城封王,辱没祖宗!

他强压怒气,召来李东阳、谢渊议事:“也先劝降,你们怎么看?”

李东阳脸色凝重:“陛下,也先狼子野心,献城必遭屠戮,绝不可从!”

谢渊却盯着羊皮纸的边角,眉头紧锁:“陛下,这纸的边缘有镇刑司文书特有的霉味,恐是石迁与也先私通,借劝降书谋乱。”

石迁在镇刑司书房里,听魏庸汇报“劝降书已送帝前”

,嘴角勾起冷笑。

石崇(从二品镇刑司副提督)捧着密信进来:“叔父,也先那边回话,若咱们能焚了九门火器库、扣住边军粮,他就提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