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夏木阴浓京畿危乡民伏阙请戎衣(5 / 9)

加入书签

品),以励民心。”

萧桓看了奏疏,笑着说:“谢太保,这些乡民配得上赏赐!

传朕旨意,按你说的办,再赏周老汉银五十两、绸缎十匹!”

夏季中旬,萧桓在午门召见周老汉。

老汉穿着新赐的官服,虽有些局促,却腰板挺直:“陛下,俺就是个乡民,能得陛下赏赐,俺这辈子值了!

俺定带着乡勇守好德胜门,直到瓦剌再也不敢来!”

萧桓握着他的手:“老丈忠义,是大吴的福气。

朕信你,也信所有乡勇——有你们在,京师安稳,百姓安乐。”

周老汉激动得眼泪掉下来:“陛下圣明!

俺们绝不负陛下!”

李嵩派吏部侍郎张文(正三品)去乡民营考核“乡勇校尉”

张文按《大吴吏律》,考校后生们的箭术、刀术和守城知识,周虎等十人都顺利通过,领到了吏部的“校尉印”

“好好干,”

张文拍着周虎的肩,“以后若立战功,还能升阶——朝廷不会亏待忠义之人。”

周虎捧着印,用力点头:“大人放心,俺定好好守城门!”

刘焕见乡勇守城门尽心尽力,奏请加拨冬粮:“陛下,冬季将至,乡勇需备冬衣冬粮。

臣请拨粮三千石、银五千两,给乡勇做冬衣、买炭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萧桓准奏:“户部要尽快办,别让乡勇冻着饿着。”

陈忠领旨后,三日内就把粮和银送到乡民营,乡民们拿着新做的棉衣,心里暖烘烘的——他们知道,朝廷没忘了他们。

张毅派周瑞去修缮乡勇营,把漏雨的帐篷换成木屋,还砌了火塘,供乡民们冬季取暖。

周瑞看着乡民们帮着运木料、砌火塘,笑着说:“你们真是勤快,这营寨修好了,冬天就暖和了。”

周老汉道:“多谢周侍郎!

俺们帮着修,也是为了自己的家——这营寨就是俺们的第二个家。”

周瑞点头:“说得好!

咱们都是为了大吴的家!”

瓦剌游骑二十余人又来京郊徘徊,想探乡民营的虚实。

周老汉率乡勇登德胜门西角楼,放箭射向游骑,一箭射中为骑卒的马腿,游骑们吓得不敢再靠近,掉头逃回漠北。

岳谦把这事奏报萧桓,萧桓欣慰道:“乡勇真能打仗!

谢太保,你当初规范乡勇的决定,太对了!”

谢渊躬身:“陛下,这是乡民们的功劳——民心齐,泰山移,有他们助战,瓦剌再不敢轻易来犯。”

秦飞率玄夜卫清查魏庸最后一批余党,在京郊破庙里抓获五人,都是当年石迁的旧吏,想借乡勇乱营未果,躲在庙里密谋再造流言。

秦飞把他们押入诏狱,审出他们还想联系瓦剌残部,遂判斩立决。

“谢太保,”

秦飞奏报,“石迁旧党余孽已清得差不多了,京郊再无作乱之人。”

谢渊点头:“多亏玄夜卫得力——旧党除尽,民心才能安稳,乡勇才能安心守城门。”

李东阳(正一品太傅兼内阁辅)率内阁议乡勇长远之策:“陛下,乡勇助战成效显着,可在京郊州县设‘乡勇营’,农时务农,闲时练兵,战时助军,既不误农桑,又能强防务。”

萧桓准议:“就按内阁说的办,让兵部牵头,户部、工部配合,在通州、顺义、房山设三所乡勇营,由周老汉等统领,长期编练。”

谢渊撰写《乡勇守御录》,详细记载乡勇编练、守城、奖惩之法,奏请萧桓颁行京郊州县。

录中写道:“乡勇者,民之精也,以忠义聚,以规范练,可成京师之辅,边地之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