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血蘸名单藏絮内针缝家书入棉衣(5 / 6)
中取出的血帕名单严丝合缝,连墨迹晕染的形状都分毫不差。
岳峰将两卷名单并在一处时,指腹抚过周毅的笔迹,那"
刘"
字的捺脚格外用力,划破了三层麻纸——像极了周毅生前射箭,总爱将箭杆刻得入木三分。
卷宗里的密信是从内奸住处搜出的,最末封的信封盖着"
镇刑司北厂"
的火漆,信末"
待除周毅,可借北元之手焚阳和口粮仓,奏岳峰疏于防范"
的字迹,与李谟给李嵩的私信如出一辙,笔锋里藏着的弯钩,在"
岳峰"
二字上尤其扎眼。
谢渊在三法司大堂升堂时,特意将周毅的牌位供在案侧,牌位前的白烛燃得笔直,烛泪积成小小的丘。
四个被押上来的"
文书"
都低着头,青布囚服下的肩膀却挺得僵硬——他们是名单上仅存的活口,钱彬与另外三人,皆以"
掌管粮仓账册"
为名潜伏在大同卫。
"
钱文书,"
谢渊的声音在空旷的大堂里回荡,案上的密信被风掀起边角,"
这封信上的八月初五献阳和口布防,是你的笔迹吧?"
钱彬猛地抬头,眼里的惊恐转瞬被决绝取代,突然朝身旁的狱卒撞去,趁乱狠狠咬住自己的舌头。
另外三人几乎同时动作,咬舌的闷响在大堂此起彼伏,黑色的粉末顺着嘴角涌出,落在青砖上洇出点点黑斑。
谢渊冲过去时,指尖只触到钱彬冰冷的下颌,那人喉咙里还在出嗬嗬的声,眼睛却死死盯着案侧的牌位,仿佛想说什么却已被毒药封喉。
仵作验尸后回报,四人舌下都藏着蜡丸,蜡衣融化后露出的黑色粉末,与去年大同卫狱中毒死老兵的"
死士药"
成分一致——那是镇刑司特配的鹤顶红与附子混合剂,入口即化,无解。
堂外的阳光恰好斜照进来,穿过雕花木窗落在周毅的牌位上,牌位前的香炉里插着三支箭,箭头都刻着"
阳和口"
,箭杆上的裂痕,像极了周毅死时攥着布防图的指节。
谢渊望着地上渐凝的黑血,突然想起王二说的,周毅中箭后仍扶着烽燧柱写名单,血从咽喉涌出来,就在麻纸上晕成了个"
忠"
字。
他将两卷名单仔细拼好,用红笔在五人姓名上画了圈,圈住的不仅是名字,还有镇刑司在边镇织下的那张网——网眼里,是无数个周毅这样,连死都要把真相咬在嘴里的人。
岳峰站在堂外的廊下,听见里面的动静后,默默将腰间的短刀解下放在阶上。
刀鞘上的缠布磨得亮,浸过雁门关的血,也浸过阳和口的雨。
他想起周毅年轻时总说:"
当兵的不怕死,就怕死了还被人泼脏水。
"
如今看来,这名单上的血,终究是没白流。
片尾
岳峰在宣府卫的忠烈祠里给周毅立了块碑,碑文是他亲笔写的:"
阳和口一战,都指挥周毅以身殉国,所遗内奸名单,清边尘之污,安社稷之基。
"
立碑那天,赵小五断指的伤口刚拆线,他捧着那半张布防图,跪在碑前磕了三个头,血从纱布里渗出来,滴在碑石上,像极了周毅当年写名单时的血。
卷尾
《大吴史?忠义传》评曰:"
毅之死,重于泰山。
非唯力战殉国,更以残躯护密信,使镇刑司安插边镇之奸党尽除,边关始得清明。
"
岳峰重修阳和口城防,在周毅战死处立了块无字碑,碑后刻着那五名内奸的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