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忠与佞 假和真 是非曲直问何人(1 / 6)
卷语
《大吴史?刑法志》载:"
德佑十四年二月,镇刑司佥事李谟密嘱北镇抚司典吏张全,伪造《岳峰与阳和卫都指挥王庆饮酒密谈录》。
其录以麻纸仿宣府卫军报格式,墨汁调以边地砂粒充旧,录中岳峰言:朝廷粮饷不济,不若据宣府自立等语,皆摹岳峰笔迹而故意露拙,使识者疑其半真半伪。
初,谟擒王庆于阳和卫,以其幼子为质,刑讯三日,用烙铁烫指节之法,逼其画押认曾与岳峰密谈。
录成,谟亲携入宫,疏中援引《元兴帝实录》永乐二十年条陈边将不得私议钱粮,称岳峰借祖制调兵之名,行割据之实,密谈录乃铁证。
帝萧桓览录于暖阁,见自立二字,掷录于地,谓李德全曰岳峰十年戍边,竟有此心?。
时谢渊方在左顺门待罪(因前次闯宫),闻之免冠叩,力辩录中笔迹有诈。
帝终命三法司(刑部尚书周立仁、大理寺卿刘宗周、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会审,然镇刑司已将王庆囚于诏狱署暗牢,隔绝内外。
"
铁衣冷,角声酸,宣府城头月半残。
刁斗敲残三更雪,烽燧烧穿万里寒。
十年戎马心犹壮,百战疮痍鬓已斑。
一朝墨卷诬忠骨,千行血泪未轻弹。
权奸计,弄刑章,墨丸暗蘸九边霜。
金銮殿上风云变,玉阶前下是非茫。
可怜百战封侯将,不及权臣笔半行。
镇刑司北镇抚司地牢深处,腥气混着霉味漫在潮湿的空气里。
石壁上渗着水珠,顺着"
永乐二十年镇刑司重造"
的刻痕蜿蜒而下,在地面积成汪黑的水洼。
李谟捏着支狼毫,笔尖蘸的朱砂混了三滴人血——这是镇刑司伪造供词的规矩,说"
能让字迹带戾气,瞒过圣上"
。
他盯着空白供状上的朱丝栏,忽然想起李嵩今早的嘱咐:"
岳峰的字带钩,你仿的时候,把兵字的钩写歪半分,让圣上看着像藏着刀。
"
"
大人,这供状"
典吏张全缩在墙角的阴影里,手指绞着沾满墨污的袖管。
他刚从诏狱署过来,王庆的幼子还关在那里,哭声隔着三道墙都能听见。
"
王庆总兵的指节都烫焦了,还是不肯认"
李谟猛地转头,烛火在他眼底投出两道竖影,像头蓄势的狼。
"
不肯认?"
他抓起案上的铁钳,钳口的血痂簌簌掉落,露出底下暗红的锈迹,"
你忘了元兴帝定下的规矩?镇刑司审案,没有不肯认的人。
"
他往火盆里添了块炭,火苗舔着钳身,映得"
镇刑司北镇抚"
的刻字亮,"
去把弹琵琶的铁钩拿来——王庆是阳和卫的都指挥,琵琶骨最硬,得用三斤重的钩。
"
两名缇骑拖着王庆进来时,铁链在石阶上磨出刺耳的响。
王庆的甲胄早被剥成碎片,后背的皮肉翻卷着,露出森森白骨,每块骨头上都凝着黑血。
他被按在刑架上,喉间出嗬嗬的声,像头受伤的兽,却仍死死盯着李谟:"
我与岳将军在雁门关同守过三年他的为人比你这腌臜货干净百倍"
李谟把玩着烫的铁钳,突然往王庆的肋骨上一按。
"
滋啦"
一声,焦糊味漫开来,王庆的惨叫撞在石壁上,又弹回来钻进张全的耳朵。
"
干净?"
李谟俯身在他耳边,声音黏得像蛛网,"
去年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