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流民藏髻险过七重门(5 / 6)

加入书签

"

咚"

——额头撞在冻硬的金砖上,出闷响。

砖缝里的冰碴子扎进皮肉,血珠顺着眉骨往下滚,糊住了眼睛。

"

一请圣上"

他的声音被风撕得破破烂烂,"

看大同卫的雪"

"

咚"

——第二下更重,额头的血混着雪水淌进嘴里,又咸又腥。

"

二请圣上"

他想起王忠临死前指着账册的手,那手上的冻疮裂得像朵花,"

看镇刑司的账"

"

咚"

——第三下磕下去,金砖上的积雪被震开,露出下面暗红的血痕,不知是哪个年月的冤魂留下的。

"

三请圣上"

他的声音突然拔高,穿透风雪,"

看看臣等"

话音未落,两只铁钳似的手就拧住了他的胳膊。

缇骑的皂衣上沾着雪,甲叶撞在他的伤处,疼得他眼前黑。

"

谢大人,别敬酒不吃吃罚酒!

"

刘显的刀鞘顶在他后心,"

李公公说了,再闹就送您去诏狱署过年!

"

谢渊挣扎着回头,脖颈上的青筋暴起。

宫门口的石狮子披着雪,像蹲在那里的鬼。

李德全就站在狮子旁边,貂皮帽檐下的脸藏在阴影里,手里捏着团烧剩的纸灰。

风卷着纸灰飘起来,混着雪粒打在谢渊脸上——他认出那纸灰的纹理,有半片还留着"

镇刑司"

三个字的残痕,是周铁山用血写的。

"

你们烧不掉的"

谢渊的声音嘶哑得像破锣,血沫子从嘴角漏出来,"

西墙的雪埋着千具尸体,每具都记得"

缇骑猛地把他按在雪地里。

脸贴着冻硬的地面,他看见纸灰落在雪上,很快积了层白,像从未有过那封血书,从未有过大同卫的兵,从未有过咬指写血书的周铁山。

只有风还在吼,像千军万马踏过雪地,又像无数冤魂在哭,哭这大年初一的雪,下得比腊月的更冷,冷得能冻住人心。

片尾

《大吴史?边镇考》载:"

德佑十四年正月初一,大同卫破。

周铁山血书终未达御前,仅存残片于谢渊府中,后为其子谢明收录于《边尘集》。

时人有诗曰血书难达紫宸宫,雪没大同万骨空。

若使君王亲按剑,何愁北塞不春风。

"

卷尾

血书之难,不在七重盘查,而在君心之隔。

周铁山咬指作书时,未必不知此去九死一生,然其血仍热,其志仍坚,盖因"

忠"

字早已刻入骨髓——那是永熙帝与士兵同卧土炕时埋下的根,是元兴帝北征时"

不斩降卒"

的训,是大吴立国时"

民为邦本"

的魂。

王二藏血书于髻,赵五引密道于暗巷,谢渊冒死跪于东华门,皆非为己,实为"

公道"

二字。

然公道在专制之下,竟需以血为墨,以命相搏,何其悲哉!

李德全焚书于宫前,李嵩笑见于府内,萧桓犹豫于暖阁,非不知边军之苦,盖因"

权衡"

二字重于泰山——权衡忠奸,不如权衡势力;权衡生死,不如权衡权位。

大同卫破后,有人在周铁山写血书的箭楼里,现块被血浸透的麻纸,上面的"

永熙帝"

三字未被北元兵毁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