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2章 谁把军名册中字磨成刀笔问忠邪(3 / 6)

加入书签

这些罪证,够他们喝一壶了。

"

李德全冷笑一声,将匣子揣进怀里。

他想起刚才在暖阁,萧桓虽没明说,但眼里的怀疑已像种子了芽——帝王最怕的从不是贪腐,而是"

结党"

,尤其这党还握着刀把子。

此时的三法司衙门,岳峰正对着周诚的卷宗呆。

谢渊推门进来,手里拿着刚从玄夜卫抄来的记录:"

李德全的缇骑在查你的旧部,连十年前退伍的老兵都没放过。

"

他指着"

王二狗"

的名字,"

这小兵去年冻死在西箭楼,哪来的通敌书信?"

岳峰的指节捏得白,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话:"

边关的刀能挡外敌,挡不住朝堂的暗箭。

"

他望着窗外飘进的雪,落在卷宗上很快融化,像极了那些旧部的血,在史书里连个痕迹都留不下。

谢渊忽然压低声音:"

陛下密召李德全的事,玄夜卫的人听见了。

"

他凑近岳峰耳边,"

问的是旧部是否可靠。

"

岳峰的目光落在《军卫法》上,那上面写着"

边将旧部,可委以重任"

,墨迹还是元兴帝的御笔。

他忽然笑了,笑声里全是寒意:"

可靠?在他们眼里,边军的血,不如勋贵的银子可靠。

"

五、会审僵局

三法司公署的铜炉燃着陈年艾草,烟气却驱不散堂内的滞闷。

刑部尚书李绅用银箸拨弄案上的账册,竹纸因反复翻阅起了毛边,"

永乐七年定例,边军粮饷需季清季结,如今宁武关的账册竟有三季空白,户部如何解释?"

张懋的指节叩着案几,紫檀木桌面留下浅浅的凹痕:"

边地苦寒,账册传递延误本是常事。

何况去年秋汛冲毁驿道,文书积压非户部之过。

"

他眼角扫过都察院左都御史,对方正摩挲着胡须,喉结在官帽下滚动——那是镇刑司缇骑昨夜"

拜访"

后留下的紧张。

谢渊忽然将一卷卷宗拍在中央案上,纸页散开露出粮商的供词:"

大同府粮商王顺供称,去年腊月曾接户部密令,将三千石军粮转售英国公府,价银入了内库预备金。

这预备金在《大吴会典》中并无记载,张大人可否解释?"

大理寺卿周镗刚要开口,袖中突然掉出一张字条,墨迹洇透纸背:"

家眷安好"

他慌忙将字条塞进靴筒,咳了两声:"

粮商供词恐有不实,需再行核查。

"

谢渊瞥见他抖的指尖,忽然明白——三法司的门槛外,镇刑司的马队正嚼着草料。

暮色漫进公署时,沈峰带着玄夜卫送来卷宗,封皮盖着"

诏狱署封存"

的朱印:"

这是阳和卫粮库的入库记录,与户部账册差了两千石。

"

张懋立刻起身:"

此乃伪证!

诏狱署怎会有边地文书?"

沈峰掀开卷宗,露出骑缝处的玄夜卫印记:"

德佑二十八年,先帝令玄夜卫监边库,此乃铁证。

"

堂内死寂,艾草烟在横梁下凝成漩涡。

谢渊望着张懋白的鬓角,忽然想起昨夜风宪司衙门前的黑影——那人身形与镇刑司掌刑千户无二,手里攥着的麻绳还沾着泥。

六、证人口供

第七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