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o章 守将横刀终殉国援兵按辔久逡巡(1 / 5)
卷
《大吴史?边防志》载:"
阳和卫城破之日,守将王忠身被七创,犹提刀倚门拒敌,力竭殉国。
积年储粮千石、火药百桶尽入北元,卫中军民死者逾千。
边报凡三,均为通政司所滞,镇刑司以细作伪报为由扣压,逾月方达御前。
时岳峰在宁武关整兵,三请驰援,然京营为勋贵所掣,逗留不。
史叹卫破非因敌骑之锐,实由中枢壅塞,章奏不行;边军孤立无援,粮械不继,致忠魂埋骨寒沙,边燧再燃。
"
卫鼓哀沉动塞尘,千仓粮草入胡尘。
三封血报沉官驿,一骑烽烟隔紫宸。
守将横刀终殉国,援兵按辔久逡巡。
北风卷雪埋枯骨,谁记阳和战死臣。
阳和卫的探马跌跌撞撞冲进宁武关时,坐骑前腿突然跪地,将他狠狠甩在雪地里。
甲胄上的冰碴噼里啪啦往下掉,混着背上渗出的血,在雪地上洇出暗红的斑。
他挣扎着撑起上半身,冻裂的嘴唇哆嗦着,咳出的血沫刚到唇边就冻成了暗红的冰粒:"
北元三万骑围了卫城!
"
指节抠进冻土,"
王将军让俺带信,说城楼西北角塌了丈余,敌兵正从缺口涌,求都督援兵!
"
话未说完,便一头栽倒,怀里的信笺滑出来,被马蹄踩上半个鞋印。
岳峰俯身拾起信笺,桑皮纸已被血水浸得涨,"
粮草"
二字被晕成紫黑的团,边缘还粘着几根断裂的箭羽。
他指尖抚过纸上模糊的火漆印——那是阳和卫独有的"
镇北"
纹,此刻却像道淌血的伤口。
"
阳和卫储粮千石,本是防备开春战事的根基,"
他忽然攥紧信纸,纸页在掌心揉出褶皱,"
北元这是要掐断大同左卫的咽喉。
"
帐外的风卷着雪撞在帆布上,出鼓面般的闷响,像在应和他胸腔里的震动。
"
周诚!
"
岳峰转身时,披风扫过案上的兵符,铜符相撞出清越的响。
副将周诚应声掀帘而入,甲胄上还带着操练的汗气,混着雪化成的水往下滴。
"
你带五千人走鹰愁涧,"
岳峰指着沙盘上的浅沟,那里用朱笔标着细小的箭头,"
沿冰封的溪谷绕到卫城西侧,那里的城墙有处旧伤,是永乐年间修的,砖缝里的糯米灰早冻酥了。
"
他抓起两支刻着"
阳和卫"
火漆的箭,一支塞给周诚,"
三更出,见城头火起为号,从缺口往里冲。
"
周诚摸着箭杆上的冻霜,冰碴子硌得指头疼。
帐外士兵正往箭囊里塞箭簇,每支箭杆都缠着三圈麻线——那是防雪冻的法子,却挡不住指尖的颤。
"
都督,"
他声音压得极低,目光扫过帐角堆着的干粮袋,"
京营的粮车还在居庸关磨蹭,弟兄们每人只带了三日的炒米,里头还掺着过半的沙砾。
"
岳峰望着远处的烽火台,那里的狼烟被风雪撕得粉碎,却比往日更浓:"
先救人。
粮的事我让人去大同卫调,就算抢,也得抢出三日的口粮。
"
说罢将剩下的箭狠狠插在沙盘中央,箭羽震颤不止。
卫城东门的鼓声已敲得嘶哑,牛皮鼓面裂了道三寸长的口子,鼓手的手腕冻得紫,每抡一槌都像要脱臼。
王忠拄着断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