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旧僚借法诛忠骨新贵携权陷将才(4 / 5)

加入书签

们谈论着边关的生死,语气轻得像在说天气。

紫宸殿的御案上,王显的弹劾疏与谢渊的辩疏并排铺开,墨迹在烛火下忽明忽暗。

萧桓捏着李德全献上的密信,又翻看都察院的会审记录,字里行间的含糊其辞让他眉心紧锁。

“岳峰确实有急功近利之嫌,”

他对侍读学士低语,指尖划过“先调后奏”

的字样,“但宁武关退敌也是事实,若严惩,边将寒心;若不惩,国法难立。”

学士低声道:“陛下可命玄夜卫再查备案文书真伪,兼查王显与李嵩往来。”

萧桓颔,却不知玄夜卫指挥使早已被张懋用五千两银票收买。

指挥使奉命查案时,在半路被镇刑司拦住,李德全塞给他的银票边角还带着墨香:“李大人说,这事办妥了,都指挥使的位置就是你的。”

指挥使掂量着银票的厚度,将谢渊找到的备案文书藏进府中暗格,回报时故意加重语气:“王显所奏属实,岳峰确未及时备案,吴谦避而不见,恐有隐情。”

萧桓听闻“吴谦避而不见”

,眉头皱得更紧,他不知道吴谦的信使已被镇刑司拦截,正带着守城捷报在驿站冻饿两日,身上的伤口渗着血渍。

十一月初十清晨,谢渊捧着备案文书和吴谦捷报,在紫宸殿外与侍卫争执。

“陛下不见外臣!”

侍卫横刀阻拦,刀鞘碰撞的脆响惊飞了檐下寒雀。

谢渊高举文书喊道:“陛下!

岳峰无罪,有兵部朱批和宁武关捷报为证!

再迟,边将就要蒙冤了!”

他声音嘶哑,袍角沾满尘土,昨夜为赶路摔在雪地里的伤口还在渗血。

萧桓在殿内闻声,命人传他入内。

谢渊踉跄着踏入殿中,将文书摊在御案上,朱批“急事从权,备案有效”

的字迹在晨光下格外清晰,捷报上“击退北元三次进攻,斩杀千余”

的血字还未干透。

“王显故意隐瞒这份文书!”

谢渊的指尖因激动而颤抖,指着文书上的日期,“调兵后次日便补送备案,何来越权?”

他又呈上王显篡改的旧信:“三年前的军务信函被剜去‘军务’二字,刻意构陷!

李嵩、张懋指使旧部难,只为阻止粮饷案追查,请陛下明察!”

萧桓盯着文书上的兵部钤印,又看看捷报上的血迹,沉默良久,忽然问:“王显与李谟是什么关系?”

谢渊叩:“门生!

去年还收受李嵩馈赠五千两,风宪司有账可查!”

萧桓望着窗外的风雪,殿内的炭火烧得再旺,也驱不散心头的寒意。

他想起岳峰在宁武关雪地里的捷报,“士兵已能喝热粥”

的字句透着真切;又想起密信里“异动”

的字样,像根刺扎在心头。

谢渊的证据虽铁,可玄夜卫的回报、勋贵的弹劾、密信的阴影,层层叠叠压得他喘不过气。

“将王显贬为应天府推官,暂不处置岳峰。”

萧桓的声音带着疲惫,指尖在御案上轻轻敲击,“命玄夜卫重新调查,务必查清备案文书真伪。”

这个裁决不痛不痒,既没严惩构陷者,也没为岳峰正名,却让朝堂暗流更汹涌——勋贵们见弹劾不成,已在密谋借粮饷案旧账构陷谢渊;岳峰站在风雪中望着宫门,甲胄上的冰碴融化成水,像无声的叹息。

他知道,这场仗还远远没结束。

都察院的檀香、勋贵的冷笑、陛下的疑虑,都藏在这风雪里,等着下一场更猛烈的风暴。

片尾

《大吴史?德佑本纪》载:“德佑三十七年冬十一月,王显弹劾岳峰越权调兵,谢渊持备案文书辩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