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想得山庄长夏里石床眠看度墙云(4 / 4)

加入书签

辉照亮了盐运司的正堂,让官官相护的黑幕出现了裂痕。

当更夫敲响黄昏第一梆时,谢渊在《盐法条例》空白处写下批注:"

矫旨者,斩;分润者,绞;知情不报者,连坐。

"

墨汁渗入纸背,与李邦彦的血渍交融,在暮色中凝成两个字——天宪。

这是律法的威严,更是他对天下百姓的承诺: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践踏百姓的血汗,都不能凌驾于律法之上。

卷尾

太史公曰:观王真矫旨盗税一案,方知官官相护之网,非深察细究不能破,非以实证相链不能摧。

谢渊之智,在于将《盐法条例》烂熟于心,从盐税解运的三方会签流程,到火漆印泥的材质规制,皆成破局之钥;谢渊之勇,在于直面镇刑司刀兵,以账册为剑,以勘合为盾,护十万民脂民膏不落入私囊。

本案之妙,妙在三层证据链环环相扣:查勘合真伪,识破矫旨破绽;次验印泥银锭,坐实宗藩分润;终核笔迹密信,揭露火器阴谋。

每一层推理,皆依官制条文;每一处举证,皆赖实物比对。

此等查案之法,非凭空而论,乃循规而索,合律而断,使王真之流虽善钻制度空子,终难逃物证天网。

谢公此举,既护当下盐税,更立后世典范:官制之善,在于细节完备;律法之威,在于执行不苟。

当盐运司的铜钟再次敲响,那十万两盐税银正运往边关,化作将士的粮草、灾民的粥米,而谢渊留下的,不仅是一本本详实的账册,更是一种信念——只要心怀百姓,深研律法,必能在官官相护的迷局中,辟出一条清明之路。

此等精神,正如他所咏煤炭,燃尽自身,温暖苍生,虽经岁月,永不熄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