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章 想得山庄长夏里石床眠看度墙云(2 / 4)
卯初时分,河南盐运司的青铜钟刚响过,镇刑司千户赵忠便带着十二名番役,踹开正堂朱漆大门。
赵忠手中鎏金"
如朕亲临"
令牌泛着冷光,牌面獬豸纹与司礼监火漆印看似威严,边缘却露出细微的打磨痕迹——那是晋王府私工坊特有的修坯手法,与谢渊此前查获的晋王私铸符验残件上的痕迹如出一辙。
"
李邦彦接旨!
"
赵忠抖开明黄绫缎,刻意压低的嗓音带着金属般的质感,"
陛下口谕:山西新增盐税十万两,着即解入内承运库,沿途不得延误。
"
他眼角余光扫过旁站的谢渊,靴底不经意碾过青砖缝里的盐晶——那是昨日盐商孝敬的潞盐,与晋王府私库的存盐经《矿物成分鉴定录》比对,氯化镁含量分毫不差。
谢渊上前半步,广袖拂过案头《盐法条例》,指尖重重按在永熙五年朱砂圣训处:"
赵千户可知,先帝御笔亲批盐税新增者,三成留边备荒,七成解户部充饷,且需经户部、工部、盐运司三方会签,"
他抽出《户部解运规制》,"
解运银两辆数、押运官品级、漕运船只编号,"
指节敲在泛黄的条文上,"
皆需详注勘合,缺一不可。
"
他将条例推向赵忠,卷角因常年翻阅泛起毛边,"
敢问这道口谕,可有户部尚书的联名签押?可有工部关于漕运船只调配的核准文书?"
盐运使李邦彦的象牙笏板叩击地面,出细碎的颤音。
他望着赵忠腰间悬着的镇刑司铜牌,牌后暗刻的"
晋"
字,让他想起三年前晋王府的夜宴。
那时,王真用同样的铜牌压着他签下分润盐税的密约,如今袍袖里的密信正硌着肋骨,信中"
三成归藩"
的朱批,与手中《盐运使司银库账册》第三十二页"
晋王分润银五万四千两"
的记录严丝合缝。
而账册上"
内承运库"
的火漆封印,经鉴定用的竟是晋王府私矿的红胶土,与《禁绝私铸》案中私铸局范模的成分完全一致。
"
谢大人这是质疑圣谕?"
赵忠突然拔刀,刀鞘麒麟纹与账册中"
晋王私库"
的密记如出一辙,"
镇刑司的牌子,怕是比《盐法条例》更管用!
"
刀身出鞘三寸,寒光映出他眼底的慌乱——他知道谢渊手中的账册,每一页都可能成为绞索。
"
管用?"
谢渊冷笑,示意书吏捧上紫铜匣。
匣内《盐运使司银库账册》的骑缝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那是户部、工部、盐运司三方会签的防伪标记,第三十二页"
晋王分润银"
的小楷被茶水洇湿,墨迹下显影出李邦彦的私印——这正是他去年冒领赈粮的铁证。
"
赵千户,"
谢渊翻开账册夹层,露出半片火漆封缄,麒麟纹印泥中嵌着细小的红胶土颗粒,"
此印泥经《工部物料清册》比对,"
指向附页的鉴定报告,"
产自晋王名下的娘子关私矿,与你靴底的残留,"
目光扫过赵忠的鞋底,"
成分完全相同。
"
李邦彦突然剧烈咳嗽,咳出的血沫溅在账册"
内承运库"
字样上。
他想起上月王真送来的毒酒,杯底沉着的红胶土,此刻与眼前印泥如出一辙——原来从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