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2 / 5)

加入书签

司礼监特制贡绫,其纹"

祥云九叠"

本为亲王专用,此刻却在宗人府火漆印下显出裂纹。

牒内朱批用的是内库"

血珀朱砂"

,据《御笔朱批物料考》载,此朱砂需掺云南贡金箔七厘,经二十一道工序炼制,唯有处置宗室重罪方得使用。

牒文第三页"

入仕"

二字被朱砂涂作墨团,边缘可见三圈同心圆压痕——此乃宗人府"

抹籍圆规"

专用印记,每圈代表革除一级身份,三圈即从世子降至庶人。

廊下玄夜卫小旗官按《宗室黜革流程册》戊部第三条,厉声宣唱:"

验墨三重,一验色,二验重,三验声。

"

萧洪所呈黜革墨长三寸六分,合"

天罡地煞数"

,通体青黑如漆,迎光可见细若蚊足的玄铁屑嵌于墨体——据前朝永兴朝《内府墨料秘档》,此墨需取军器局废弃甲片熔渣十斤,混徽州老松烟八斤,入紫铜臼捣制四十九日,每臼需配陈年黄酒三升解胶。

小旗官取戥子称墨,恰重九两九钱,合"

九九归原"

之数,乃罪宗黜籍专用重量。

陶砚为临洮紫石所制,砚背刻"

永禁"

二字,宗人府定制。

墨锭研磨时,铁锈味混着松烟的腥苦弥漫祠堂,与供桌上的海南沉水香形成浊清相冲之气。

按《大吴礼器禁忌考》,此二香同燃乃"

乾坤倒错"

之象,特用于宗室废黜仪式,暗喻"

天序紊乱,需以刑正"

砚池中墨汁初成时呈深紫近黑,待静置三息,表面渐浮金晕——此乃玄铁屑与朱砂胶生化学反应,为合格黜革墨的标志。

萧洪执宗人府特制"

削籍凿"

,此凿长五寸,柄缠紫缰(原为王爵仪仗用物,改制为刑具),凿头呈鸭嘴状,宽三分,恰合《族谱凿除规格》中"

削除宗名需露底纸三分"

的要求。

当钢凿切入泰昌二十三年重修的《赵氏宗谱》时,宣纸夹层渗出暗红色汁液——那是当年修谱时按祖制掺入的"

血竭防蛀剂"

,此刻与木屑相混,如泣血之状。

族谱中父亲名字的朱砂底纹下,显露出前朝永兴三十四年补录的"

忠孝传家"

四字,笔锋带赵王府特有的"

凤眼波"

然按隆庆二年《罪宗谱牒处置条令》,"

谋逆案涉三代需尽除墨迹"

,宗人府差役持"

玉壶冰"

水盂(内盛明矾水)浇灌字迹,朱砂遇矾立刻褪色,露出纸底暗纹——原是当年父亲在墨中掺了密矾,以备他日查验,此刻却成"

欺瞒宗谱"

的罪证。

狼毫笔为湖州"

兔紫兼毫"

,但笔管已被削去三寸,仅留"

士"

字长度——据《刑具笔制考》,此为"

去士存庶"

之制。

萧洪落笔时,"

庶"

字横折处自然形成赵王府祖传的"

凤眼折"

,笔锋微顿处墨色凝聚,恰如《宗室笔迹罪证图谱》中"

谋逆笔相"

的标准图例。

宗人府主簿持"

辨锋镜"

(凸面青铜镜,可放大笔迹十层)验看,镜中墨痕显露出三层笔锋:表层为今时所书"

庶人"

,中层是三年前书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