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可叹此身何处去太平时代作顽疏(3 / 4)
宜。
谢渊心中明白,自己面对的不仅仅是诸王的反对,更是整个腐朽的利益集团。
但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誓要揭开这一切。
三日后早朝,金銮殿内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
谢渊怀抱一摞卷宗,大步上前,在丹墀下叩:“陛下,诸王迁转之事,臣经多方查证,现诸多疑点,恳请陛下准臣禀明!”
秦王萧槿率先难,他身着华丽的亲王服饰,眼中闪过一丝阴鸷:“谢御史,莫要危言耸听。
本王领庐山榷场,是陛下恩典,与其他何事?你这般大做文章,莫不是另有企图?”
谢渊冷笑一声,毫不畏惧地直视秦王:“秦王殿下,榷场税册中的枯松脂,用途恐怕不止茶税吧?这与之前兵器车淬火料、矫诏墨料成分相同。
敢问殿下,为何您辖下的榷场会有如此大量的特殊物资?是用于正当用途,还是”
“住口!”
赵王萧桭也沉不住气,跳出来打断道,“谢渊,你说本王调令文书有问题,可有真凭实据?空口无凭,就想污蔑本王,你当这朝堂是你肆意妄为的地方?”
“自然有!”
谢渊举起调令文书,声音铿锵有力,“封匣桐木的孔雀石绿染痕来自楚王辖地,衬纸帘纹与私铸工坊一致,印泥残渣的气味更是赵王铁坊的标志。
这难道不是您与楚王的交易?您看似外调,实则是为了掩盖私铸工艺洗白的勾当!”
韩王萧柠则神色复杂,他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慌乱:“谢御史,你将本王牵扯进来,又有何目的?宗人府与宝源局的事务,皆是陛下旨意,与其他无关。”
“韩王殿下,宗人府底簿中的织纹、宝源局的配比,与诸王关联密切。”
谢渊目光如炬,直视韩王,“陛下让您掌管这些,其中深意,您应当比我更清楚。
这些看似寻常的事务,实则是陛下制衡诸王的关键。
而您,不知不觉中已成为这盘棋局中的重要一子。”
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诸王的支持者纷纷站出来为各自主子辩解,指责谢渊故意生事、扰乱朝纲。
“谢渊,你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分明是嫉妒王爷们受陛下重用,在这里恶意中伤!”
各种声音此起彼伏。
谢渊据理力争,与众人激烈辩论。
他引经据典,用详实的证据反驳每一个质疑:“《矿冶通考》记载明确,此桐木染痕只出自楚王辖地,这如何解释?”
“《天工开物》中的检测方法,足以证明纸灰纤维的来源,岂容抵赖?”
他的声音在大殿内回荡,字字铿锵有力。
永熙帝坐在龙椅上,眼神深邃难测。
他静静地看着这场激烈的辩论,良久,才缓缓开口:“谢卿所言,朕会细细查证。
退朝吧。”
谢渊心中明白,帝王这是不想在此时撕破脸。
他跪在地上,心中五味杂陈。
自己的查案之路,依旧漫长而艰难,但他绝不会退缩半步。
夜色如墨,御史台院内一片寂静。
谢渊独自站在院中,望着满天星斗,思绪万千。
周立匆匆赶来,神色焦急:“大人,秦王、赵王、韩王分别派人送来‘问候’,话里话外都是威胁。
他们说,让大人莫要多管闲事,否则”
谢渊握紧拳头,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我既已踏入这滩浑水,就没打算回头。
告诉他们,御史台只认证据,不认威胁。
就算前方是刀山火海,我也要将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他的眼神坚定,透着一股不屈的意志,在黑暗中熠熠生辉。
另一边,诸王在各自王府中密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