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3 / 4)
,烛影摇曳。
赵王萧桭盯着手中的扇面,丹砂显影的"
隐田三千顷"
刺痛双眼:"
成王这是要把本王拖下水?"
萧栎的手指划过扇面字迹:"
皇兄以为,"
他的声音里带着寒意,"
谢渊为何盯着墨料不放?"
又指向起笔挑钩,"
当年宁王的私军标记,"
顿了顿,"
如今出现在本王抄经里,"
忽然冷笑,"
这是要借古讽今。
"
赵王的袖中滑出宗人府密档:"
放心,"
他将密档投入火盆,"
庐山的松烟窑,"
火焰映红脸庞,"
已经封了。
"
亥时的刑部司房,暴雨如鞭抽打着窗棂,烛火在风中摇曳不定。
谢渊与周立围坐在斑驳的木案前,十二份墨料样本整齐排列,空气中弥漫着松烟与铁锈混杂的气息。
“取放大镜来。”
谢渊头也不抬,镊子稳稳夹住成王府的墨锭,在烛光下缓缓转动。
墨锭截面的铁砂泛着暗红光泽,宛如凝固的血迹。
“周立,你看这些铁砂,”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分布异常规整,倒像是用筛网筛过三遍以上。”
说着,镊子指向赵王粮庄的样本,“再对比这个,颗粒大小虽与成王府相近,可你瞧——”
他突然将两份样本并排放置,“成王府墨锭里的铁砂呈菱形结晶,而赵王的却是不规则多面体,看似相似,实则暗藏玄机。”
周立的瞳孔骤然收缩,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账册边缘:“大人,这铁砂结晶形态不同,难道”
“不错。”
谢渊放下镊子,拿起狼毫在宣纸上轻点,墨汁晕染开来,“铁砂结晶形态取决于冶炼温度与淬火工艺,看似相同的颗粒,实则出自不同工坊。
可偏偏有人要让它们‘看起来’相似,这背后定有蹊跷。”
周立猛地翻开户部账册,纸张翻飞间带起一阵尘土:“大人!
宗人府三年前就该改用徽墨,”
他的手指死死按住泛黄的纸页,“但成王的墨料备案”
喉结滚动两下,“用的还是神武朝的老配方——庐山铁砂混松烟,这种配比早在元兴年间就已禁用!”
谢渊的目光突然变得锐利,抓起毛笔在舆图上圈出三个点:成王府、赵王府、宁王旧部。
笔锋顿处,墨汁深深渗入纸背:“你可记得神武朝空印案?当年地方官就是用特殊墨料伪造文书。
如今成王用旧配方,赵王的墨料又与之一‘形似’”
他的声音愈冰冷,“这不是巧合。
有人想借墨料做文章,用相似的铁砂将三股势力牵扯到一起,重现空印案的乱象。”
周立的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可究竟是谁在幕后操纵?是成王想拉赵王、宁王下水,还是”
“现在下结论还太早。”
谢渊将毛笔重重搁在笔洗中,溅起的墨点如血滴四散。
他盯着舆图上的三点连线,烛火映得眼中跳动着危险的光芒,“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墨料里藏着的,不是简单的违规,而是足以颠覆朝局的惊天阴谋。
明日去宗人府,查三年前墨料改用令的知会记录,再暗访庐山矿场,看看还有哪些人在用这种老配方。”
雨声渐急,谢渊凝视着窗外的黑暗。
他知道,这场围绕墨料的博弈才刚刚开始,而每一个看似微小的线索,都可能成为撕开真相的利刃。
片尾
暴雨渐歇,谢渊站在成王府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