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1 / 4)

加入书签

卷语

《大吴律政要》卷九《文书律》载:"

诸宗室缮写文书,必用户部颁定徽墨,墨料成分需备案宗人府。

违者,墨料充公,掌事官杖责四十,涉事宗室削俸一年。

"

永熙八年盛夏,成王府临湖轩的湘妃竹帘外,蝉鸣正盛,成王萧栎握笔的手悬在《吴律政要》上方,狼毫笔尖的墨滴恰好落在"

清君侧"

三字的起笔处,晕开的墨渍里,藏着只有九子钱庄伙计才懂的密语符号。

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花萼夹城通御气,芙蓉小苑入边愁。

临湖轩内,檀香袅袅。

萧栎盯着宣纸上的小楷,每列字迹的横画起笔处,都有半道极细的挑钩——这是他仿照宁王私军密档设计的联络符号。

"

换墨,"

他忽然吩咐,"

今日用庐山松烟。

"

袖口拂过青瓷茶盏,溅出的茶水打在空白扇面上,竟显出血色小字:"

隐田三千顷"

——那是用丹砂粉调和的密写药水,遇水即显。

成王府外巷的排水沟边,腐臭的污水在砖石间蜿蜒。

谢渊用帕子捏起半片残纸,指腹碾过纸面凸起的墨痕,晨光折射出星星点点的铁砂颗粒,像极了夜空中诡谲的星子。

“周立,”

他将残纸举至与眼平齐,喉结不自觉滚动,“取《物料考》中庐山铁砂条目来。”

刑部吏员周立弓着腰,鼻尖几乎要贴上潮湿的纸页。

他翻动袖中册页的手指微微颤:“大人,这墨中的铁砂呈赤褐色,与《物料考》记载的庐山三号矿脉特征相符。

但”

他忽然皱眉,“去年赵王粮庄密信的墨料,铁砂颗粒棱角更分明些。”

谢渊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残纸边缘的毛边刺痛指尖。

他盯着“隐”

字起笔处那半道斜挑,喉间出低沉的沉吟:“笔迹虽刻意收敛,但运笔时的提按节奏”

他猛地展开宗人府抄本,纸页在风中哗啦作响,“与宁王旧部私通番邦的密信,都在转折处有同样的滞涩。

你看这墨色浓淡变化——”

他的指尖划过两处字迹,“像是同一人,在不同心境下书写。”

周立的喉结剧烈滚动,抄本上朱红批注在日光下如渗血的伤口。

他踉跄半步扶住墙垣,压低声音道:"

大人,这起笔的挑钩、铁砂的色泽,都与宁王旧案"

话音未落便被截断。

谢渊猛地扯过抄本,宣纸在指间出危险的脆响。

他将残纸严丝合缝覆于字迹上方,身体几乎贴到纸面,鼻尖萦绕着污水浸泡过的墨腥气。

"

看这铁砂分布,"

他用指甲轻叩纸面,几粒赤褐色砂砾簌簌掉落,"

残纸墨中杂质呈团状凝结,而宁王卷宗里的铁砂均匀如洒,分明出自不同研磨工序。

"

晚风掀起他褪色的官袍下摆,谢渊忽然冷笑出声,声音里裹着冰碴:"

更妙的是这笔法——"

他的食指沿着"

隐"

字起笔的斜挑缓缓移动,"

刻意模仿宁王旧部的顿笔习惯,却在收锋处露出马脚。

"

指尖重重戳在转折处的墨疙瘩上,"

真正的誊写者惯用中锋行笔,这处偏锋的颤抖,"

他抬眼望向成王府飞檐,眼中寒芒大盛,"

分明是生手刻意为之。

有人想让我们以为,这是宁王余孽卷土重来。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