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1 / 4)

加入书签

卷语

《大吴会典?盐法志》卷五十六《盐引兑银制》载:"

凡盐引兑银过万两,必钤三方火漆:榷场用苍松纹,取其挺拔不阿;庄田用磐石纹,喻其根基稳固;卫所用连环纹,示其尾相顾。

缺一则引目作废,相关官吏杖责八十。

"

永熙八年惊蛰,大理寺钟楼的铜钟正撞出子夜的清响,十七道铜箍震落的铜锈混着春露,在青砖上洇出暗黄的斑点。

陈素盯着案头三尺高的盐引卷宗,指尖在"

两淮盐引亏空"

的朱砂批注上反复摩挲,羊毫笔尖的墨汁早已在宣纸上晕成深潭,将他蟒纹补服上的獬豸纹投在素白墙壁,那昂的神兽仿佛被墨色灌醉,成了头蜷缩的困兽。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卯初刻的大理寺值房,韩王萧柠的手指敲在鎏金盐引匣上,火漆封印的裂痕里漏出半片密信:"

赵王府粮庄的银钱往来,"

他的拇指碾过信末的暗纹,"

与户部尚书索明的私印,"

抬头望向陈素,"

在洪泽湖屯田处重合。

"

案头的鎏金盐引匣敞着盖,九道火漆封印裂成碎末,像被利刃逐一切开。

陈素忽然想起去年冬至,赵王萧桭在宗人府宴会上展示的火漆技艺——用太行松烟墨混庐山赤铁砂,在烛火上烘出磐石纹。

此刻卷宗里飘出的墨香,正混着相同的松烟气息,让他后颈的寒毛直竖。

窗外的玄夜卫缇骑踏过青石板的声音由远及近。

陈素抓起案头的密信,信末"

赵王府粮庄"

的暗纹在烛光下泛着铁砂微光,与盐引匣底残留的火漆碎屑如出一辙。

他忽然听见自己的心跳声盖过了更鼓,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玉牒,羊脂玉的温润触感却驱不散掌心的冷汗——那些亏空的盐引数目,足够在洪泽湖沿岸买下十七座屯田堡,足够装备三卫的私军,足够让庐州的灾民再饿上三年。

铜钟再次荡起回响,陈素望着虚影在墙壁上晃动的影子,忽然觉得那不是神兽,而是自己即将被撕裂的官服补子。

两淮的盐商、赵王府的粮庄、户部的银库,这些本该互不相关的存在,此刻正被同一道火漆封印串联成网,而他手中的卷宗,正是撕开这张网的第一把刀。

陈素的笔尖在黄绢舆图上划出歪斜的墨线,从赵王府庄田的朱砂圈直连两淮盐场的靛青标,狼毫在"

洪泽湖屯田"

处积了团浓墨,像滩洗不净的血渍。

"

殿下可知,"

他的声音混着松烟墨香,笔尖反复点着"

赵王府"

三字,那里的宣纸已被戳出浅坑,"

去岁庐州榷场折银三十七万两,"

忽然抬头望向韩王,眼白里爬满血丝,"

恰好补上两淮亏空的缺口。

"

窗外传来九门提督的马蹄声,铁蹄碾碎春雪的脆响惊得烛芯爆跳。

陈素忽然压低声音,袖口拂过案头的盐引匣,鎏金匣角的火漆碎屑簌簌掉落:"

顺天府密报,"

他的指尖在匣盖暗纹上快划过,"

粮庄运盐船底的火漆印,"

喉结滚动着咽下唾沫,"

与宗人府丙戌年私军粮册"

话未说完,值房木门被腰刀劈开,九门提督吴守贵的玄色甲胄撞碎半盏烛台。

"

大理寺卿接旨!

"

他的腰刀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刀鞘上的连环纹火漆与宗人府密档如出一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