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o4章 墨隐千重冤茶融万劫霜(1 / 2)

加入书签

卷语

《大吴会典?文移》载:"

凡官文书用印,需钤缝骑字。

若有涂抹改易,当注明年月及改官姓名。

御史巡按得核验各衙门文牍真伪,违者以欺君论处。

"

墨隐千重冤,茶融万劫霜

永熙六年的南昌城,春寒裹着鄱阳湖水汽,如同浸透毒汁的棉絮,丝丝缕缕渗入骨髓。

谢渊立在府衙忽明忽暗的光影交界处,喉结随着急促的呼吸上下滚动。

案头那本被茶渍显影的狱簿,此刻在摇曳的烛光下泛着诡异的暗红,"

夺田换帖"

四个歪斜字迹如同活物,在纸面上扭曲缠绕,渐渐幻化成茶农们深陷囹圄的面容——有人双目圆睁似在呐喊,有人垂闭目满是绝望。

他的指尖无意识地反复摩挲着纸面,残留的茶渣粗糙硌手,每一下触感都像重锤敲击心脏,恍惚间与记忆里某个老茶农掌心的茧子重叠。

那天在庐山脚下,老人布满裂口的手死死攥着他的衣袖,浑浊的泪水滴在他手背上:"

青天大老爷,他们抢走了我们祖祖辈辈的茶园啊"

此刻,狱簿上的每一个字,都成了权贵们刺向百姓心口的利刃。

逐字逐句审阅抗税茶农的供词时,谢渊的睫毛剧烈颤动,眼底泛起血丝。

每个供词的角落,都暗藏着"

七月十五榷场换契"

的字样,如同蛰伏在暗处的毒蛇,吐着信子等待致命一击。

中元节,本是阖家团圆、焚香祭祖的日子,却被权贵们变成巧取豪夺的祭日。

他想起萧栎密信中"

庐山十八堡茶园全失"

那潦草却力透纸背的字迹,此刻终于拼凑出一幅浸透血泪的血色图景。

窗外骤起的狂风"

砰"

地撞开半扇窗,瞬间扑熄半盏烛火,墙上摇晃的影子被黑暗吞噬大半,恰似这被权势颠倒的世道,真相正被层层掩埋,而他,就是要做那个撕开黑幕的人。

次日,细雨如针,密密麻麻地扎在青石板路上。

谢渊带着玄夜卫穿行在潮湿的街巷,泥浆漫过鞋面的寒意顺着胫骨攀爬,却不及他心中寒意的万分之一。

街边巷口,几个孩童蹲在积水处,用细枝在泥沙上画着不成形的图案。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女童抬头瞬间,清澈瞳孔里倒映的官服让她脸色骤变,慌乱中用沾满泥巴的小手抹去沙画,可湿泥中残留的几个符号,却如惊雷炸响在谢渊耳边——那不规则的排列,竟与昨夜账册某页批注的断句方式严丝合缝。

他的心脏猛地撞击胸腔,震得耳膜生疼,蹲下身时,声音不自觉地颤:"

好孩子,再画一遍,伯伯给你买糖吃。

"

袖中摸出碎银的手微微颤抖,不是因为恐惧,而是因为即将触碰到真相的激动与愤怒。

女童怯生生地接过钱,重新用树枝勾勒,沙画逐渐成型,竟是一座带地窖的建筑,门前插着dko王府的旌旗。

谢渊的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在心中冷笑:原来那些失踪的田契、消失的茶农,都藏在这见不得光的地底下。

暮色浸透城墙时,谢渊混在运粮队伍中潜入官仓。

腐木气息裹着陈年霉味扑面而来,像一只腐烂的手捂住口鼻,令人作呕。

他装作不经意地弯腰踢开墙角稻草,指甲却在青砖缝隙间精准力。

当一块松动的砖石被抠开,潮湿泥土喷涌而出的腥气瞬间让他胃部翻涌——这味道,和那年在魏王府地窖现腐尸时一模一样,他知道,自己找对地方了。

暗道仅容侧身通过,他贴着长满青苔的石壁前行,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却又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