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刑罚不可废于国杀戮不可滥于刑(2 / 2)

加入书签

外醒目。

这一幕,让他瞬间想起七年来走访过的无数匠人:在砖窑里被高温灼伤却仍要劳作的壮年,在运河上被私军毒打至死的老船工,还有那些失去双亲,只能在街头流浪的孩童。

他下意识地握紧袖中记载着匠人血税的账簿,仿佛能感受到千万双粗糙的手,正从账簿的字里行间伸出来,紧紧握住他的手,向他传递着无声的期盼与信任。

片尾

戌时,暮色如墨。

锦衣卫诏狱的铁门出刺耳的吱呀声,缓缓打开。

萧烈拖着二十斤重的镣铐,每一步都在青石板上拖出绝望的声响。

街道两旁,百姓们默默注视着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王爷。

人群中,偶尔传来压抑的啜泣——那是匠人们为逝去的亲人而哭,为终于等到的正义而泣,更是为那些在黑暗中逝去,却再也等不到昭雪的冤魂而泣。

与此同时,御史台内灯火通明。

谢渊摊开新收到的密报,北疆传来萧烈余党仍在暗中活动的消息。

他的目光落在案头翻开的《大吴律》"

谋反"

条目上,朱砂批注在烛光下猩红如血。

窗外,秋风卷起落叶,扑打在窗棂上,出沙沙的轻响,仿佛是无数未安息的灵魂在诉说着不甘。

"

大人,"

玄夜卫匆匆入内,"

河套萧栎王爷送来急信,随信附上了匠人联名奏折。

"

谢渊接过信件,展开的瞬间,密密麻麻的指印映入眼帘。

他的手指轻轻抚过这些带着温度的印记,仿佛触摸到了无数双粗糙却炽热的手。

这些匠人,有的可能从未握过笔,却用沾满血或墨的手指,按下了对正义的期盼,对律法的信任。

谢渊起身披上官袍,望向窗外深邃的夜空。

他知道,这场与逆党的斗争远未结束。

永熙帝裁决时的痛苦与决绝,萧烈临终前的癫狂与不甘,襄王瘫倒时的恐惧与悔恨,还有那些匠人们无声的期盼,都化作沉甸甸的责任,压在他的肩头。

他心中默念:律法的天平或许会偶尔倾斜,但只要还有人愿意用生命去守护,万千匠人的冤屈终将得以昭雪,大吴的朗朗乾坤,必将重现光明。

御史台的灯笼次第亮起,在寒夜中连成一条蜿蜒的光带,那是希望的光,是正义永不熄灭的火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