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5章 标准与远客(1 / 2)

加入书签

水力纺织工坊的成功运转,彻底解决了沈万金订单的产能危机。

随着机器调试日益稳定,工坊开始实行三班倒,河水不歇,机器不息,色彩斑斓的羊毛呢绒如同流水般被生产出来,堆积在仓库里,等待着交付。

然而,叶明并未满足于此。一日,他召集格物院主要工匠和毛纺合作社的几位管事,在新建的水力工坊里开了一个小会。

顾慎和其其格也被叫来旁听。

叶明拿起两块同样标注为“茜红色”的布匹,放在一起对比。仔细看去,两者的颜色深浅有细微的差别。

他又拿起两捆标着“二十支”的毛线,用手捻了捻,感受其粗细也并不完全一致。

“大家看看,”叶明将布和线展示给众人,“我们的布和线,质量已经远超手工时代,但仔细看,还是存在差异。颜色有深浅,线有粗细,布的密度也略有不同。”

一位合作社的管事疑惑道:“大人,这……些许差异,在所难免吧?比起手工制作,已经好上太多了。”

顾慎也拿起布看了看,不以为然:“老叶,你这要求也太高了点,我看这布都挺好的,颜色差不多就行了呗。”

其其格却若有所思,她接触纺织日久,明白这种差异在少量生产时问题不大,但当产量巨大,并且要作为商品远销时,就可能带来问题。

“叶大人的意思是,如果每次买的布颜色、手感都不一样,客人可能会不满意?”

“正是!”

叶明赞许地看了其其格一眼,“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生产出布匹,更要生产出‘标准’的、质量稳定的布匹!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安阳毛纺’的金字招牌,让客商无论何时购买,拿到手的都是同样优质的产品!”

他环视众人,语气严肃起来:“所以,我们必须建立标准!染色标准,从染料配比、浸泡时间、水温控制,都要有明确的规范,确保同一批染料染出的布颜色一致。”

“纺线标准,明确不同‘支数’毛线对应的精确粗细和强度。织布标准,规定单位长度内的经纬线密度。甚至包括布匹的长宽尺寸,都要统一!”

工匠和管事们面面相觑,他们从未想过,生产东西还需要如此精细的“规矩”。

叶明继续道:“格物院要负责制定这些标准,并制作出‘标准样品’和检测工具,比如比色卡、标准尺、测量线密度的器具。合作社的生产必须严格按照标准执行,每一批原料、半成品和成品,都要有专人负责抽检,确保符合规范!”

周廷玉不知何时也来了,听到此处,抚掌赞叹:“大人高见!无规矩不成方圆,工贸亦然。有此标准,则我安阳货品质量可控,信誉可立,品牌可成!此乃百年大计之基也!”

顾慎虽然听得一头雾水,但看周廷玉和叶明都如此重视,也明白这事关重大,嘟囔道:“行吧行吧,你们读书人脑子里的弯弯绕就是多。不过听起来挺厉害的样子。”

其其格则感到一种新的视野被打开。标准化,这不仅仅是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变革。

她主动请缨:“叶大人,合作社这边,我可以协助推行这些标准,监督妇人们按新规矩操作。”

在叶明的强力推动下,安阳的“标准化”运动首先在毛纺行业展开。格物院的匠人们绞尽脑汁,设计制作各种简易实用的检测工具,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

合作社的妇女们开始学习使用新的工具,严格按照配方和流程操作。起初有些不适,但很快,她们发现按照标准做事,反而减少了次品率,工作起来更有条理,产出也更加稳定。

就在安阳紧锣密鼓地推行标准化、全力生产之际,一队风尘仆仆、装束与大庆和草原部落皆不相同的人马,来到了安阳城下。

他们牵着高大的骆驼,带着奇特的货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