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5章 新芽破土(上)(1 / 2)
叶明没有沉浸在升迁的喜悦中。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头上的官帽越重,脚下的路便越需走得谨慎。
周廷玉的提醒言犹在耳,其其格带回的账册残页更如同无声的警钟。
醇亲王这棵大树虽倒,但其盘根错节的势力,是否真的已被连根拔起?朝中那些曾经收受巨额贿赂的“重臣”,此刻是惶惶不可终日,还是正在暗中串联,图谋反扑?
他首先做的,是配合周廷玉,将安阳的善后事宜处理得滴水不漏。抚恤发放公开透明,每一笔钱粮都登记造册,张榜公布,接受全城百姓监督。
重建规划则充分听取工匠和民众的意见,不仅修复战争创伤,更借机重新规划了街道、排水,预留出未来发展的空间。
对于投降的敌军士卒,除首恶必究外,其余经过甄别和教育,愿意留下的编入边军或参与建设,愿意返乡的发放路费。
这一系列举措,进一步赢得了民心,也展示了新政不仅在于经济,更在于公正与秩序。
靖安银号(原官银号)成为重建的核心引擎。
凭借皇帝的信誉背书和充足的资金注入,银号不仅迅速恢复了业务,更推出了针对重建的低息“工贷券”和鼓励生产的“耕织券”。
叶明亲自撰写了《靖安银号运营新则》,进一步完善了准备金制度、风险管控和股东监督机制,使其运作更加规范透明。
曾经险些摧毁一切的金融风暴,如今化作了推动复兴的强大动力。
这一日,叶明正在靖安银号总号与石小星等骨干商议扩大边境券贸试点范围,周廷玉派人来请。回到府衙,只见周廷玉面色凝重,手中拿着一封刚到的密信。
“叶参政,你看看这个。”周廷玉将信递过。
信是其在京中的门生暗中送来,内容触目惊心:醇亲王虽已伏法,但其案牵连甚广,朝中几位大佬虽未直接落马,却也被迫致仕或调任闲职,空出的关键位置引发激烈争夺。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御史风闻奏事,隐隐指向叶明在安阳“权柄过重”、“结交边将”、“以女真夷女为心腹”,虽未明说,但字里行间透着弹劾的意味。
“树欲静而风不止啊。”周廷玉叹了口气,“你如今简在帝心,又手握边关经济大权,不知多少人眼红,多少人忌惮。这些流言,虽伤不了根本,但恶心人,也需小心应对。”
叶明看完信,面色平静。他早已料到会有这一天。
他将信轻轻放回桌上,沉声道:“多谢大人提醒。下官行事,但求问心无愧,于国于民有利。至于流言蜚语,清者自清。更何况,如今安阳百废待兴,边关新政方兴未艾,下官实在无暇他顾。”
周廷玉欣赏地看着他:“你能如此想,最好。陛下是明君,自有圣断。不过,京中局势诡谲,你我也需有些准备。
李大人不日将回京赴任,有他在户部,新政推广便能多一分保障。你在边关,则需尽快做出更亮眼的政绩,让那些宵小无从置喙。”
“下官明白。”叶明点头,“眼下便有一事,需请大人支持。我欲扩大与草原各部的券贸互市,不仅限于生活物资,更可逐步纳入矿产、毛皮深加工等合作。”
“此举若能成,既可繁荣边贸,充实国库,更能以经济纽带强化边境安宁,削弱部落贵族对中原的敌意与依赖。”
周廷玉眼睛一亮:“此策大善!经济羁縻,远比单纯武力震慑更为长久有效。本官会即刻上奏,为你争取政策支持。你需要什么,尽管开口。”
“谢大人!”叶明心中一定。有周廷玉和李文远在朝中呼应,他在边关便更能放开手脚。
离开府衙,叶明去探望其其格。经过精心调养,她的伤势已好了大半,正坐在院中晒太阳,手里拿着一把小刀,仔细削着一根木头,眼神专注。
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