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便民库(2 / 2)
日开张,结果只有更夫老吴和卖炊饼的老王头来凑热闹。
"大人,这存券的章程...老百姓看不懂啊。"苏先生指着墙上的《便民库条陈》,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存兑规则。其其格补充道:"俺问过张婆子,她说宁愿把券塞炕洞里,也不放心交给官府。"
叶明皱紧眉头。
他原以为凭着在安阳建立的威信,便民库应该一呼百应,没想到百姓对"存券"这件事如此抵触。
第一个难题是信任问题。
老王头揣着攒了三个月的饼券,在柜台前踱来踱去:"这券可是俺一个一个炊饼挣来的,存进去要是没了咋整?"
库吏小李耐心解释:"给您兑折为凭,随时可兑。"老王头瞪眼:"兑折?不就是张纸?纸丢了俺找谁去?"
其其格灵机一动,取来紫檀木片:"给您做木折,总丢不了了吧?"谁知老王头更疑心:"紫檀木多贵!你们定是想吞俺的券才下这血本!"
叶明苦思良久,终于想出法子:让首批存券者互为保证人。老吴存券,老王头作保;老王头存券,老吴作保。这样一来,百姓才稍稍放心。
可刚解决信任问题,防伪难题又接踵而至。开业第三天,就有人拿着伪造的兑折来兑券。幸好库吏发现印鉴不符,才没造成损失。
"必须改进防伪。"叶明召集工匠,试验了七种方案:从水墨暗记到雷石荧光,最后选定"三重防伪"——兑折用特制桑纸,内嵌麻丝水印;盖章用雷石印泥,夜间发光;另设只有库吏才懂的切口暗号。
但最大的挑战是记账方式。传统流水账根本应付不了大量存兑业务。
首月结账时,库吏熬了三个通宵,算盘打坏两个,还是对不上账目——短缺了三十张布券。
"定是有人冒兑!"其其格要彻查所有兑折。
叶明却摇头:"更可能是记账出错。"他亲眼见过库吏忙乱时的情形:这边百姓催着兑券,那边又要登记新存券,忙中出错在所难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