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0章 券根民生(2 / 2)

加入书签

/p>

叶明郑重收下,转头让市易司认了这券——凭它真能兑十个炊饼。后来发展出“社区券”,邻里互助记券上,比账本还灵。

腊月查账,十大主券流通量已超白银五倍。

但库银反增三成——因兑券手续费和债券利息。新知府啧啧称奇:“这莫非是点纸成金?”

其其格却忧心忡忡:“现在全城都玩券,要是哪天大家突然都要兑现银...”

叶明望向窗外,百姓正用布券换年货,用肉券付酒钱,灯火通明如昼。

“当券能买到烟火气时,谁还要冷冰冰的银锭呢?”他笑着把一枚铜钱抛进炭盆,“你看,银钱才是真正的纪念券。”

腊月里的安阳城,呵气成霜。

卖炭的老孙头却满头大汗——他推着炭车在市易司门口排了半个时辰队,就为把攒了一冬的“炭券”兑成现券好办年货。

“老孙头,你这炭券是丙等!”兑券吏翻着册子,“三斤炭兑一券,你这三百券得兑九百斤炭出来,官仓哪来这些炭?”

老孙头急了:“俺收券时明明说好一券兑五斤!”两人吵嚷间,其其格闻声赶来。一查才知,今夏酷热时炭价贱,定的是五斤兑一券;如今天寒炭贵,官价已改三斤兑一券。

“这叫浮动兑率。”叶明得知后解释,“但百姓哪懂这些?”

他令市易司即日起,所有券必须标明兑率时效。老孙头那批炭券盖着“夏兑”红戳,最终按旧价兑了,老人揣着厚厚一叠现券千恩万谢。

这事却提醒了叶明。他发现许多小贩像老孙头一样,攒着行业券却不懂兑率变化,常吃暗亏。

三日后,各街口立起“兑率牌”,每日更新像戏牌似的。更派童子军敲锣宣讲:“今日布券乙等兑棉一尺,丙等兑麻三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