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4章 杨坚 大野渊(2 / 5)

加入书签

既然是魂穿,那还是假定刘备能够听诸葛亮一次,吸取教训,重新确定联吴抗曹的路线,认真展国力,稳定内部环境,虽然不敢保证能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但至少不会被司马昭、邓艾轻松拿下。

东汉,建安十三年。

雒水。

刘备没有开口评价,因为有两道幽怨的目光正紧紧盯着自己。

曹操:玄德有名字,孤没有。

孙权:你们到底是骂他,还是夸他,什么叫只要听诸葛亮的,就没事。

刘备:……,可能是夸孔明吧。

~~~~~~

【东吴,孙权-孙皓:不光是北伐无望,照孙权后期的昏庸程度来看,恐怕保住基业都很成问题,如果是前期孙权可能还好,但是后期孙权估计和孙皓也就半斤八两。

“什么叫昏庸?”

“什么叫北伐无望?”

“什么叫守不住基业?”

“什么叫前期孙权?”

虽然知道自己大概率得不到什么好的评价,但也不至于这么不好吧。

几乎将自己说的一无是处。

孤去了,就不会生一点改变?

只能和末代之君一样,等着亡国?

孤晚年再昏庸,又能昏庸到哪儿去?

孤只有东吴之地,外有曹、刘,内有世家,孤再骄奢淫逸,也干不出太离谱的事吧?

而且这孙皓乃亡国之君,天幕曾说过,他登基的时候,玄德的季汉已经被灭,司马家的晋朝已经建立。

外有强敌,内部人心思变,他能指挥的动多少人?又有多少人听他的?

他再离谱又能离谱到哪儿去?

孙皓:祖父,您既低估了晚年的自己,也低估了朕!

~~~~~~

【西晋,司马炎-司马邺:作为大一统开国皇帝中最弱的一位,司马炎显然无法扭转西晋后期已经垮到极致、无药可救的惨败局面,况且都到晋愍帝时期了,也没什么操作空间了。

西晋,泰始二年。

天幕说晋是大一统王朝,司马炎很开心。

但天幕又说自己是开国皇帝里最弱的一位,司马炎很不开心。

朕的能力一般,朕知道。

但这能怪朕吗?

前两代人把脏事都做了,朕名为开国之君,但朕所要做的,其实是二代君和三代君之事。

萧规曹随,按部就班的跟着家族安排走,做个“仁义之君”

朕从小接受的教育,也是这样的。

心中有苦说不出的司马炎只能举起酒杯,向刘禅吐槽道:“朕的评价还不如安乐公。”

寄人篱下,不得不低头,刘禅行礼说道:“相父曾自比管乐,相父做到了,后人遂夸赞。”

司马炎不止一次说过,自己的梦想就是成为诸葛武侯那样的人。

所以,这句话可以有两种理解。

认为刘禅是夸赞,就可以只看第一句:相父自比管乐,您自比相父,您和相父是一样的人。

认为刘禅是咒骂,那就只看后两句:相父言行合一,因为做到了,所以才被夸赞,你司马炎是个什么玩意儿,也配和相父比?

不过,司马炎不是一般人,也不是二般人。

他的脑回路不是一般的复杂,比重庆的黄觉湾立交桥还复杂。

他的关注点,只有中间一句。

“可朕已经是皇帝了,怎么才能做到诸葛武侯所做过的事呢?”

“朕退位当太上皇,托孤给自己,辅佐正度?”

越想,司马炎越觉得可以做。

天幕说正度痴傻,以至后宫干政,朕杀母留子,以太上皇之名把控朝政,岂不是刚刚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