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逆天新闻大赏1(3 / 5)

加入书签

臣杨国忠与虢国夫人在曲江边上开自助餐的故事,餐台上便有螺类。

宋代墓室壁画中,也有一幅夫妻对饮画,二人就着螺蛳,小酌一杯。

清河郡王张俊为讨好宋高宗,摆下了宋朝最大场面的一次宴席,在上桌的3o道御膳中就有“香螺炸肚”

、“姜醋生螺”

两道田螺菜。

前朝的乾隆皇帝也爱食田螺。

这个不是后人编的,是真的。

出自清代姚文翰《紫光阁赐宴图》。

乾隆是一个宴会成瘾的皇帝,想出很多名目、道理、办法,找人陪他来吃饭。

紫光阁盛宴算是其中较为低调的一次,2ooo余人,2oo多张餐台,为此掌醢署还特意采办了很多贝螺类的时鲜。

贫民食螺消饥,官人食螺尝鲜,诗人食螺则是品味。

唐代洛阳诗人刘禹锡游历洞庭湖,尝遍时鲜风味所,唯独对螺蛳念念不忘,即兴写下了“白银盘中一青螺”

的佳句。

明代云南进士杨士云,晚年弃官还乡,朝廷请他出山,他不干。

有人不解,他笑而不语,挥毫写下一幅对联:“日吞夹金绞银饭,夜饮龙须虎眼汤。”

其中“龙须虎眼汤”

即海菜螺蛳汤。

明代广东状元伦文叙赋诗道:“炒螺奇香隔巷闻,羡煞神仙下凡尘。

田园风味一小菜,远胜珍馐满席陈。”

清代董伟业《扬州竹枝词》云:“清明节过便清和,滥贱刀鱼入市多。

最是酒杯禁不得,菜花天气卖泥螺”

元代人倪瓒是个画家,也是个吃货。

他在《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详细写了螺蛳的食用方法。

“取大个田螺敲掉壳,取其头,不要见水,用沙糖浓拌,腌上一顿饭的功夫,再洗净。

或者成批用葱、花椒、酒腌一会儿,再用清鸡原汁氽熟食用。

也可用生盐拌小茴香浸上天后,蘸清醋生吃。”

清代的《调鼎集》也介绍了烹调田螺的方法:“将大田螺除去尖,撒上盐沤之,炝熟后切成片,壳内汁用猪油、花椒及佐料收贮之。”

螺蛳的烹制方法虽多,但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螺蛳在入锅之前,都要将尾剪去,以便将螺肉从壳中吸出。

当然,也有不剪尾的糟制法。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介绍了一种办法:“春月,人采置锅中蒸之,其肉自出,酒烹糟食之”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对糟螺也情有独钟:“闽中有香螺,小而鲜,糟食最佳。”

螺蛳除了可以食用,还可以入药。

不过螺蛳是个大概的统称,全国部分地区吃的“螺蛳”

,属于石田螺属,中文名称为“方形石田螺”

,又被称为田螺、湖螺、石螺等。

除了方形石田螺,还有方形环棱螺。

而学界的螺蛳一词,特指一种淡水生有螺厣和螺壳的软体动物。

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西南高原湖泊,在滇池、洱海、抚仙湖、异龙湖和大屯湖均有现。

北京,皇城。

“爹……”

大胖想吃田螺了。

这田螺还是西平侯沐晟特地差人从云南快马加鞭送来的。

为了让田螺活着送到北京,花费的力气不下于唐朝时候为杨贵妃送荔枝。

好吃是好吃,就是花费太大了。

虽然花的不是朱棣的钱,但朱棣仍然觉得浪费,可也不好下旨斥责。

朱棣刚登基的时候,十八弟岷王朱楩就上书状告沐晟在封地像个土皇帝,多有不法之事。

真假先不论,朱楩状告沐晟的原因很简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