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4章 思维的局限性(3 / 4)

加入书签

者区区一万人马顶住攻击,没有李景隆的配合可能吗?

谁不知道都攻城了,必然一鼓作气。

可李景隆呢,但凡他看到可能将北平府攻下之际,立马给你来一个鸣金收兵,真就是给足了朱高炽缓和时间的,人家分明从始至终就没有想过要将北平府攻下。

再后来,他和朱棣的对战,作为后来者,我们可以使用‘纸上谈兵’来讥讽一下李景隆。

可朱棣拿下京城,登基为帝之后,赏功第一的,可就是李景隆也!

真意味朱棣是讽刺李景隆不成?

人家心里头分明就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事你想归想,却不能摊开了说。

我知道你在给我放水,你也知道我知道你在给我放水,别人都知道你放水这事多方都心知肚明,可就是不能说出来告诉那些个不知情者。

说白了就是要建立朱棣夺取江山的不易性。

你一个依靠自己辛苦打下来的江山,和你靠的是别人防水才夺取来的江山,性质能一样吗?

他朱棣不要面子的吗?

知道的人清楚李景隆这份首功绝无半点水分,哪怕是跟随朱棣身边的群将们对此也从来没有出现丝毫杂音。

不知道的,就只会以为朱棣赏赐李景隆的原因是人家打开了金陵府的城门。

你看,这就是那些个书写或者记载历史的儒臣们局限性了。

人家根本对战场战争一无所知,其中道道更是想都没有想过,自然的,也就只能记载一些个事件本身,以至于后来人将李景隆视作了大明帝国第一代战神。

当然,这事嘛,如今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因为链接到了诸天,只要气数还在的,也就是大明帝国建立起来之后,身子骨还好的,可都踏入了修行队伍之中,寿元自然大幅度提升。

像李景隆,人家上头老爹可还活得好好的,可还跟随着太子朱标在外征战呢,他这个稚子,想要出头可不容易。

要么就干脆转行,比如干脆的投入到其他修行体系之中去,要么还在坚持自己的家族传统,将百家修行体系之中的兵家一道继续发扬光大。

李景隆实际上只能选择后者,或者说,作为嫡子,他们都只能选择后者,哪怕在这方面天赋并没有那么高,也只能如此。

不要以为都连接到了诸天万界了,古代那些个‘陋习’就能够很快破除了,可能吗?

这些个在我们眼中的‘陋习’,很多时候都是不得不!

嫡长子继承制度,最大的好处,并非其他,而是稳定。

这份稳定就是不使天下、朝堂,在更换皇帝的这些时间段出现变故,特别是动乱之类。

在现代人看来,选取继承人,还不是必须哪一个儿女能力最强才选哪一个?

可最强又该怎么定论?

特别是在古代时期,你难道比谁的四书五经掌握数量更多吗?

你难道能让他们上战场去pk一场吗?

贤明这东西还不是谁说谁有理?

最关键的,还是贤明这东西脱离皇帝的掌控,他不能说自己哪一个儿子贤明,臣子们就对此也认可。

而是臣子们推崇哪一个贤明,皇帝往往不得不因为赞成者数量最大的退让。

皇帝可能愿意将这份主动权交出去?

那就不是皇帝了!

哪怕刘浩身旁的朱元璋,明知道自己四儿朱棣未来做的好得不得了,乃永乐大帝也。

他还不是根本没有想过将自己宗武大明帝国太子爷的位置交给朱棣吗?

只要他嫡长子朱标还在一日,这事就完全没有任何商量的可能!

哪怕没有大明风华世界,让两个世界的朱棣融合一体,也就是朱棣还留在宗武大明帝国,他也没有丝毫机会!

甚至于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