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2章 荒唐的战争(2 / 3)

加入书签

光弼的河东军扎在城南,其余各镇兵马分守西、北两面,形成合围之势。

    可鱼朝恩不懂军事,既不制定攻城方略,也不协调诸军配合,每日只在中军帐中饮酒作乐,偶尔心血来潮,便派人去各营“视察”,对将领们的战术建议指手画脚。

    郭子仪曾提出“先断粮道,再缓攻城”的方案——邺城粮草皆靠洺州转运,若派一支精兵袭扰洺州,断绝叛军补给,不出一月,邺城必将拿下。

    可鱼朝恩却认为这是“怯战之举”,拍着桌子怒斥:“二十万大军压境,还怕拿不下一座孤城?若迁延日久,粮草消耗殆尽,谁来担责?”

    他强令诸军次日便全力攻城,郭子仪无奈,只能下令朔方军架起云梯,对东城发起猛攻。

    可其他各镇兵马却迟迟不动。河东节度使李光弼认为攻城时机未到,按兵不动。

    淮西节度使鲁炅担心伤亡过大,只派少量士兵虚张声势。

    泽潞节度使李抱玉更是直接派人向鱼朝恩诉苦,称麾下士兵“水土不服,需休整三日”。

    结果,朔方军独自攻城一日,损失近千士兵,却连城墙的缺口都没撕开,只能撤兵回营。

    如此乱象,在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反复上演。

    唐军围着邺城打了数十次攻城战,却始终各自为战。

    有时郭子仪的朔方军刚突破叛军的外城防线,需要其他部队支援,李光弼的河东军却在执行鱼朝恩临时下达的“袭扰北门”命令,错失战机。

    有时诸军好不容易达成共识,准备夜袭叛军大营,鱼朝恩却因听信探子“叛军有援军将至”的谣言,连夜下令撤军,让士兵白跑一趟。

    军营里的怨气日渐积累。

    士兵们冒着严寒攻城,却因军令混乱白白送死,不少人开始逃亡。

    将领们看着大好局势被浪费,却只能对着监军的使者忍气吞声。

    郭子仪曾私下对李光弼感叹:“若再如此下去,恐怕史思明一来,我们这二十万大军,就要毁在这里了。”

    当史思明得知唐军二十万大军却无统帅,由宦官监军时,立刻意识到这是扭转战局的机会——若唐军平定安庆绪,下一个目标便是自己,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驰援,一举击溃唐军。

    乾元二年正月,史思明点齐五万精锐,对外号称十万,兵分三路,星夜驰援邺城。

    他知道唐军虽多,却指挥混乱,若正面硬拼,未必能占优势,于是定下了“袭粮道、乱军心、再破阵”的策略。

    叛军行军速度极快,正月下旬便抵达邺城外围的滏阳河。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