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五岳封禅?电磁矩阵(1 / 3)

加入书签

泰山玉皇顶的晨雾带着松脂的清香,在登封台的石刻间流转。陆惊鸿踩着露水未干的石阶往上走,每一步都能听见鞋底与青石板摩擦的脆响,像在叩击三千年的时光。封禅台中央的“五岳之宗”碑被雾气浸得发亮,碑座的裂缝里嵌着几株倔强的野草,叶片上的露珠折射着晨光,在碑文中“天”字的捺笔处聚成一点颤动的光斑。

“这石头会发电?”格桑梅朵的声音里带着好奇,她刚用银簪碰了碰碑面,簪尖立刻爆出细小的蓝火花,吓得她赶紧缩回手。藏袍的袖口沾着从南天门带来的云絮,在晨光里轻轻飘散,“宁玛派的《器世界论》里说,‘神山有灵,触之生电’。”她忽然指着碑侧的秦汉石刻,那些模糊的篆字边缘竟泛着淡紫色的光晕,“你看这磨损的痕迹,绝不是风雨刮的——像被某种能量反复灼烧,和阿尔泰山冰墓的冰层纹路一模一样。”

陆惊鸿将杨公盘平放在封禅台的中心,铜镜刚接触地面就发出蜂鸣,指针在“甲”“乙”“庚”三个方位疯狂打转,铜针摩擦刻度的声响像春蚕啃食桑叶。他注意到镜面反射的雾气中,浮现出五座山峰的虚影:东岳泰山如坐,西岳华山如立,南岳衡山如飞,北岳恒山如行,中岳嵩山如卧,每座山的峰顶都悬浮着块青铜残片,组合起来正是半块山河珏的形状。“徐墨农说过,秦始皇封禅时埋下过‘五岳镇’。”他忽然蹲下身,指尖抠开碑座的一道裂缝,里面露出根锈蚀的铜柱,柱身缠绕的纹路与齐家航海图铁卷上的潮汐纹隐隐相合,“原来不是玉石,是导电的青铜——这封禅台根本是座天然的电磁发射器。”

风突然掀起雾帘,露出远处的日观峰,峰顶的探海石在晨光里像只伸颈的巨龟。格桑梅朵的噶乌盒突然发烫,《龙钦心髓》残页从盒中滑出,在风中展开,与封禅台的石刻产生共鸣,藏文与汉文的“封”“禅”二字重叠处,突然爆出刺眼的白光。“是‘天地感应’!”她的语气里带着惊叹,指着白光中浮现的星图,“阿尼哥派的《授时历》里画过这种星象,当年忽必烈在泰山祭天,司天监就观测到过——说是五岳地脉与紫微垣产生了共振。”

陆惊鸿注意到铜柱的锈蚀处渗出淡绿色的液体,闻起来有股熟悉的硫磺味,与三江口铁蝎背甲的分泌物一模一样。他想起陆氏祠堂的《封禅遗录》,里面记载汉武帝用“水银为河,黄金为星”模拟天地格局,当时只当是帝王的奢靡,此刻看着铜柱周围凝结的晶簇,突然懂了那句“以金承露,以铜导气”的深意。“是电磁矩阵的能量结晶。”他用洛阳铲轻轻撬动铜柱,柱底露出个蛛网般的导线网,线头连接着不同方向的山体,“你看这走向,分别通往华山的玉泉院、衡山的祝融峰、恒山的悬空寺、嵩山的中岳庙——五岳早被古人用铜网连在了一起。”

雾中传来齿轮转动的声响,格桑梅朵猛地转身,看见封禅台西侧的古柏后转出个庞然大物:银灰色的机械臂抱着块半人高的电磁铁,底座的履带碾过石阶,留下两道清晰的辙痕。机器顶端的显示屏闪着红光,赫然是南宫氏军工的标志。“南宫镜把‘镇岳机甲’都开来了。”她冷笑一声,握紧了腰间的金刚杵,杵头的莲纹在晨光里流转,“《鬼谷子》的‘器械篇’说这种机甲要用五岳的地脉电驱动,看来他是想强行启动矩阵——就像用斧头劈锁,不怕把锁芯劈碎吗?”

陆惊鸿的杨公盘突然剧烈震颤,铜镜里的五岳虚影开始旋转,青铜残片碰撞的地方爆出电弧,在雾中织成道闪烁的光网。他认出光网的纹路与《河洛秘录》残页上的“五行阵”完全吻合,而中心的缺口,形状恰好能放下良渚山河珏。“徐墨农收藏过块唐代的鎏金铜符,上面刻着‘五岳同辉,方见真珏’。”他忽然笑了,指着南宫机甲的电磁铁,“可惜他忘了,这矩阵要五脉平衡才能启动,缺了任何一岳的地气,都会引发反噬——就像炖菜少放了盐,再大火猛烧也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