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河洛星图?命运坐标(2 / 3)
王羲之当年写序时用的墨,据说掺了会稽山的朱砂,而此刻板岩刻痕里的铜锈,正泛着同样的暗红色。“是王羲之后人刻的。”他肯定地说,“东晋永和年间,王家确实有人出使西域,《魏书》里记过‘琅琊王氏献星图于凉王’——原来他们把星图刻在了这里。”
板岩上的水珠突然沸腾起来,不是被日光晒的,而是从内部涌出的热气。格桑梅朵的噶乌盒自动打开,《龙钦心髓》残页飘到板岩中央,与太极图案重合的瞬间,整个石板突然亮起,刻痕里的铜锈化作金色的线条,在半空织成一张巨大的星网,将烽燧和沙丘都罩在里面。“是‘天罗地网’阵!”她低呼出声,“宁玛派的老喇嘛说,这是上古传下来的测命阵,能看到一个人未来的三个转折点——当年莲花生大士在桑耶寺开光,就用过类似的阵法。”
陆惊鸿的杨公盘在星网中剧烈旋转,铜镜里映出的不再是眼前的戈壁,而是片冰封的山脉——阿尔泰山的轮廓清晰可见,冰墓上方悬浮着块青铜残片,正是张衡地动仪的零件。他看见幻象里有群穿着现代防护服的人正在挖掘,为首那人的侧脸赫然是陆天赐的女儿陆雪霁,她手里拿着的地磁脉冲武器,炮口正对准冰墓的核心。
“罗斯柴尔家族的宇宙沙盘启动了。”格桑梅朵的声音带着凝重,星网中突然飘过串数字,与苏黎世银行金库的密码格式完全一致,“时轮金刚派的《宇宙历》里说,当河洛星图与香巴拉坐标重合时,就是‘时间重置’的前兆——1943年纳粹探险队在西藏找到的,恐怕不只是地球轴心的档案。”
星网突然剧烈震颤,金色的线条开始断裂。陆惊鸿看见幻象里的陆雪霁按下了武器开关,冰墓瞬间爆发出刺眼的白光,紧接着烽燧的断墙开始剥落,露出里面嵌着的一块巨大玉琮——良渚文化的典型器,表面刻着的河图洛书纹样,正与板岩星图产生共振。“是陆氏先祖埋的。”他想起爷爷陆擎苍说过的话,陆氏家族世代守护的珠江龙气眼,深处就藏着块类似的玉琮,“他们早就知道这里有星图,用烽燧把它保护了起来。”
风沙卷着星网的碎片掠过戈壁,格桑梅朵急忙将残页收回噶乌盒,却发现上面多了个新的坐标——北纬47度,东经88度,正是阿尔泰山成吉思汗冰墓的位置。“看来咱们的下一站定了。”她拍掉藏袍上的沙粒,看着板岩上渐渐隐去的刻痕,“你说陆雪霁为什么非要动那冰墓?难道里面藏着比时空涟漪更厉害的东西?”
陆惊鸿没有回答,他正盯着杨公盘铜镜里最后消失的星象——紫微垣的“帝星”旁,突然多出一颗从未见过的亮星,位置恰好对应着板岩上的昆仑坐标。他想起徐墨农手札里的一句话:“命运的坐标从来不是定数,就像星图会随岁差偏移,人也能在关键处转个弯。”
板岩的温度渐渐回落,刻痕里的水珠凝成白霜,又被日光晒成水汽。陆惊鸿捡起块带刻痕的碎岩,发现上面的螺旋纹竟与自己掌纹的主线重合,心里忽然有种荒诞的感觉——就像当年王羲之写兰亭序时,或许早就知道,千年后会有人在戈壁的石板上,看见他刻下的命运密码。
远处的萨满鼓声已经停了,取而代之的是海东青尖利的啸叫,越来越近。格桑梅朵将金刚杵系回腰间,藏袍下摆扫过板岩,带起的沙粒重新覆盖了刻痕,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走吧。”她朝陆惊鸿伸出手,掌心还留着星网灼过的温度,“再不走,赫连家的人该来请咱们去看‘换命’仪式了——听说他们的祭品,是用长白山的海东青胆汁泡过的。”
陆惊鸿握住她的手起身,杨公盘的铜镜里,那颗新增的亮星仍在闪烁。他知道这不是结束,就像河洛星图从来不是终点——它只是在茫茫时空中,给了每个前行者一个坐标,至于往哪个方向走,走多快,终究还是要自己决定。
风沙再次袭来,这次却没能完全遮住板岩的痕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