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末日时钟?量子坍缩(1 / 3)
日内瓦湖畔的夜风裹着粒子对撞机的嗡鸣,漫过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铁丝网。陆惊鸿蹲在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环形隧道入口,望着混凝土壁上渗出的幽蓝色液体,突然觉得那些液体在地面形成的纹路,与杨公盘铜镜上的二十八宿刻度有种诡异的重合。隧道深处传来“咔哒”的机械声,像有无数只齿轮在啃噬时间,而空气里弥漫的臭氧味中,夹杂着一丝熟悉的龙涎香——与三星堆青铜神树出土时的香气完全一致。
“这液体是上周开始渗的。”物理系教授伊莲娜攥着个Geiger计数器,仪器的蜂鸣声在夜风中忽快忽慢,“对撞机第三次运行时,监测到异常的量子纠缠态,就像有两个粒子在同时出现在这里和……”她突然压低声音,“四川三星堆。更奇怪的是主控室的时钟,每到午夜就会倒走七秒,显示屏上的粒子轨迹会变成类似甲骨文的符号。”她往隧道中心的探测器指了指,那里的超导磁铁正在发出淡紫色的光,光中隐约能看见个旋转的六芒星,与罗斯柴尔家族的卡巴拉符号完全相同,“汉斯?缪勒的人三天前接管了这里,说是‘进行地外文明信号接收实验’,但我在他们的设备里发现了这个。”她递过片金属残片,上面刻着时轮金刚咒的梵文,边缘还粘着点金红色的粉末——正是陆氏山河珏的碎屑。
格桑梅朵的噶乌盒突然发烫,时轮金刚唐卡自行展开,在夜风中飘向对撞机的核心区域。唐卡上绘制“时轮”的位置,此刻浮现出一幅动态星图: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对撞机的环形隧道,而星图下方的“末日时钟”图案,指针正卡在“午夜前七分钟”的位置,与伊莲娜说的七秒倒走形成奇妙的呼应。“是‘量子坛城阵’。”她指尖划过时钟的齿轮,那里标注着梵文“刹那”,“有人在用量子纠缠同步地脉与星辰的频率——这对撞机不是物理实验装置,是调整‘末日时钟’的‘时间扳手’。”
陆惊鸿用指尖蘸了点幽蓝色液体,液体在指间化作细小的光粒,留下股类似稀土的金属味——与南宫氏在波斯湾输油管道里埋的厌胜物材质相同。“汉斯把鬼谷子的‘飞箝术’玩进了量子领域。”他想起《皇极经世书》里的记载,“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里提过‘隙积术’,说‘物有虚实,事有终始’,跟量子叠加态的描述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看来这老狐狸想用对撞机撕裂地脉的‘虚实缝隙’。”他突然笑出声,“把道家的‘阴阳’塞进粒子对撞机,这算不算‘科学玄学混血儿’?”
伊莲娜突然指着隧道顶部的电缆:“快看那些光斑!”只见对撞机的synchrotron辐射在混凝土穹顶投射出无数游动的光点,组成一个巨大的曼陀罗:每个光点都是一个微型的三星堆青铜神树投影,而神树的枝干上,挂着十族的家徽,正随着粒子流缓缓转动。“昨天对撞机达到最高能量时,这些光点突然爆开,主控室的屏幕上闪过一行中文:‘七秒之后,虚实同尘’。”她的声音发颤,“我的导师说这是‘量子坍缩的前兆’,就像薛定谔的猫同时死了又活着——但这次,被放进盒子里的是整个地脉系统。”
三人绕到对撞机的冷却系统控制室,门锁被人用激光切开,切口处残留着极细的钻石粉末——与梵蒂冈柱廊的六芒星阵材质相同。陆惊鸿用杨公盘的铜镜照向室内,镜光折射处,液氮管道的外壁上刻满了卡巴拉的生命树符号,而管道连接处的压力表,指针正随着唐卡上的时轮转动,形成精准的共振。
“是‘低温能量导脉’,用液氦的超低温稳定量子态。”格桑梅朵认出管道上的“水轮”符号,那里的梵文正在发光,“他们把对撞机的环形隧道改成了放大版的杨公盘,用超导磁铁模拟‘二十四山’,粒子流就是‘地脉生气’——汉斯想通过量子纠缠,把三星堆的地脉能量‘复制’到这里。”
控制室深处的服务器机柜上,插着个半尺长的金属棒,棒身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