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家族秘火?余烬犹存(2 / 3)
声音从门口传来,他不知什么时候跟来了,手里还攥着个贝壳,是胶东齐氏的“潮汐贝”,能测洋流方向,“我祖父说过,珠江口的洋流有个‘回头湾’,在淇澳岛附近,底下有处暗礁,能把水流引向南海——只要在暗礁上摆个‘定水阵’,用郑和航海图铁卷当阵眼,阴木就会被卷去南海,沉到海底,煞气就散了。”
格桑梅朵突然从藏袍里摸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沐云裳托人带的“摆渡茶”——用勐库大叶种茶和糯米炒过,遇水会散出特殊的香气,能“引”煞气跟着走,就像用鱼饵钓鱼,“这茶得撒在回头湾的水面上,阴木闻着味儿,就会往那边飘——但得有人守在暗礁上,等阴木都过去,用秘火的阳气烧断它们的‘煞根’,不然过阵子还会漂回来,像没烧干净的野草。”
天亮时,他们分两路出发。陆惊鸿和格桑梅朵去淇澳岛摆阵,齐海生带齐氏的人驾船去洋流上游,用声呐定位阴木的位置。船过虎门大桥时,陆惊鸿看见水面漂着些黑黢黢的东西,像被水泡胀的木头,在晨光里泛着青灰色——那些木头周围的水都没什么波纹,连鱼都绕着走,是煞气把水“冻”住了。
“阴木沾了人命。”格桑梅朵指着块木料,上面隐约能看见个手印,“是被人活生生按进水里淹死的,怨气附在木头上,才成了阴木——陆明远这是学了滇西的‘沉棺术’,只是把棺材换成了木料,更阴毒。”她往水里撒了把摆渡茶,茶叶在水面打转,慢慢聚成个小漩涡,“茶气在引它们,你看那木料,是不是往漩涡这边偏了?”
淇澳岛的暗礁在退潮时才露出来,礁石上长满了牡蛎壳,在阳光下闪着银光。齐海生说这是“银甲礁”,能聚阳气,摆定水阵正好。陆惊鸿把菩提炭埋在礁石中央,凤凰木叶朝上,又将杨公盘残片压在上面——残片的铜镜刚碰到炭,就发出阵红光,礁石突然震动了下,周围的海水开始冒泡,像水被烧开了。
“秘火的阳气顺着地脉传到这儿了。”格桑梅朵指着礁石缝,“你看这气泡,是阳气在往外冒,跟祠堂的镇脉石呼应上了——就像人的心和手,血脉是通的。”
正午时,阴木果然顺着洋流漂过来了。密密麻麻的木料在水面铺了片,像块黑布往暗礁盖过来,离礁石还有丈远时,突然被股无形的力量挡住——菩提炭上的凤凰木叶亮了起来,金光顺着水面铺开,木料碰到金光就开始冒烟,像被太阳晒化的冰。
“这是‘阳火炼煞’。”陆惊鸿握紧杨公盘,“秘火的阳气借菩提炭和星盘的力量,在礁石周围形成了火墙,阴木的煞气碰到就会被烧掉——但木料太多,火墙撑不了多久,得找个法子把它们引去深海。”
齐海生突然指着远处的渔船:“我让赵伯带了‘引潮灯’——是用鲸鱼油做的灯,光在水里能传三里地,那些阴木煞气重,会跟着光亮走,只要把灯往南海方向移,它们就会跟着去。”
引潮灯刚点亮,水面的木料果然动了。像被磁石吸引的铁屑,慢慢往灯光的方向漂,离暗礁越来越远——格桑梅朵说这是“以阳引阴”,就像黑夜里的飞蛾会扑向灯火,煞气也会跟着阳气走,只是这阳气得够纯,不能掺半分阴邪。
夕阳落进海里时,最后块阴木被引向了南海。礁石上的金光慢慢淡了,菩提炭嵌在礁石里,凤凰木叶的边缘有些发黑,像耗尽了力气。陆惊鸿把杨公盘收起来时,发现残片的铜镜上多了道纹路,和镇脉石上的九乘次第图能接上,像块拼图找到了位置。
回老宅的路上,福伯发来消息,说祠堂的镇脉石不烫了,石缝里渗出的水变清了,还带着股九里香的香味。陆擎苍说这是秘火暂时稳了,但余烬还在,得等找到所有圣物,才能让它彻底燃起来——就像烧火得凑够柴,光有火星还不够。
陆惊鸿站在天井里,看九里香的花瓣被晚风吹落。福伯说刚才打扫祠堂时,发现供桌底下有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