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1章 拿错书了(2 / 5)

加入书签

九霄。

    井中影像至此戛然而止,水面恢复平静。孩子们惊得说不出话,唯有盲童神色如常。他收起玉毫笔,低声说:“她们都还在问。”

    “可他们会死的……”一个小女孩抽泣起来,“就像苏姑娘一样变成灯……我不想让他们变成灯。”

    盲童沉默良久,终于开口:“变成灯,不是结束。是光换了形式继续照耀。你们看??”他指向西方渐沉的夕阳,“太阳落下时,我们也说它‘死了’。可第二天,它总会回来。因为它从未真正离开,只是藏进了时间的褶皱里。”

    夜深了,众人围坐在篝火旁。盲童取出《百虑录》,让它摊开放在膝上。火光照耀下,册子自动书写的速度比以往更快,新句子不断浮现:

    >“当千万个‘为什么’同时响起,沉默就成了最刺耳的声音。

    >当一个人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该提问,枷锁已然戴上。

    >真正的自由,始于你不害怕自己的困惑。”

    一名少年看得入神,忍不住问道:“这书……到底是谁写的?”

    盲童摇头:“我不知道。但它记得每一个曾用心发问的人。你若真诚,它便回应;你若敷衍,它便沉默。”

    “那它会不会有一天写完?”

    “不会。”盲童轻笑,“只要还有人在夜里睁着眼睛思考,它就会一直写下去。也许一万年后,这本书会重达千斤,但它的第一页,永远写着同一个问题:‘我是谁?’”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马蹄声。众人警觉起身,却发现来者并非官差,而是一名披着灰袍的老僧,骑驴而来。他在驿站外翻身下驴,双手合十,向盲童深深一礼。

    “贫僧自西域敦煌来。”他说,“奉壁画之命,送一封信。”

    盲童伸出手,老僧将一枚黄绢卷轴放入其掌心。那卷轴触手温润,竟隐隐透出铃音般的震颤。盲童以指腹摩挲片刻,随即展开。上面无字,唯有一幅简笔画:一口倒悬之钟,钟内站着一人,手持玉毫笔,面向苍穹。钟外,七道虹光交织成网,笼罩大地。画底角落,题着两行小字:

    >“钟未覆,铃未息。

    >问者归来日,即是天地重启时。”

    盲童久久凝视此画,忽而嘴角微扬。“他们知道我要去哪。”

    “你要去哪儿?”孩子们齐声问。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将画卷小心收入怀中,继而站起身,望向北方。尽管双目失明,但他仿佛穿透了山河阻隔,看到了那片埋藏着七座问柱的土地。

    “去雁门关。”他说,“回到裂缝开启的地方。那里还有一扇门没关上。”

    次日清晨,队伍启程北上。沿途所见,已非昔日景象。村庄里,农妇在晾晒衣物时高声讨论税赋是否合理;市集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