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8章 老司徒亲自出手(5 / 6)
光斗等等。
一套完整的D-21,包括一系列外部单元,目前大概需要30万美元左右,比一套完整的CineAlta F35要贵一些。
目前的形式很明显,不仅是数字与胶片竞争的最激烈的时候,还是数字摄影机之间竞争最激烈的时候。
所以,占领市场,成为主流,是这些大厂最重要的目的。
而像曹阳这种影响力极大的导演,对他们这些数字摄影机大厂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
老司徒这几天不知道是压力还是什么原因,思路清晰,如有神助。
他参考了2007年德国公共电视台制作的《华夏边疆》,1990年代德国电视二台的《假日专题》,1985年东德电视台与央视合拍的《长城内外》,结合国际视野与本土文化深度,突出“食物作为文明对话载体”的核心价值的策划方案。
《华夏边疆》聚焦华夏边疆地区的多元民族文化,首次系统拍摄地方饮食场景:喀什夜市烤馕、云南傣族竹筒饭、广西壮族酸汤鱼等,串联起族群身份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假日专题》中穿插过京城烤鸭、羊城茶楼等,不过内容多为旅游宣传导向,缺乏文化深挖。
《长城内外》则有些特殊,其中“河北农家宴”段落详细拍摄了驴肉火烧制作流程。
老司徒的这个方案,突破传统美食纪录片的地域限制,通过科技考古与饮食人类学方法,构建“食物全球化史”的新叙事范式。
既保证学术严谨性,又增强视觉戏剧性。
当然,这个方案的构建,老司徒也结合了曹阳“吹”的那些牛逼,尽可能的包容了一部分内容进来。
“妙啊!”
又看了一遍自己这些天的成果,老司徒不由得拍案而起,忍不住自得起来。
他敢拍胸脯保证,这个策划方案若是能全部落实,即使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只不过有点可惜的是,在设计这个方案时,他一时上头,光顾着“宏大”叙事了,反而忽略的制片成本。
老司徒预估了一下,这个纪录片若是认真拍摄,大概能制作出6到8集的一个系列,但成片成本估计要达到惊人的800万左右。
要知道目前的行情,一般的纪录片一集也就10万左右,而财大气粗的央视的一些大型精品纪录片,大多也就20万到40万之间。
而老司徒命名的这个《重走风味丝路》的纪录片,一集预计就要100多万的拍摄预算。
他又仔细推敲了一遍分集设计的《小麦西行记》、《香料迷途》以及《发酵的文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