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夜灯下的深海图腾(2 / 3)
一页,下一页又被新的风暴占据。
解决了“渊寂”
,下一个拦路虎是“龙脊”
耐压壳体。
800米极限潜深!
海渊合金的强度要求近乎变态。
不仅要承受相当于800头大象压在一枚硬币上的恐怖静水压,还要抵抗深海潜流带来的复杂交变应力。
他沉浸在材料晶格结构、位错滑移、蠕变断裂的微观世界里,稿纸上的公式变成了原子模型,模拟着合金在极端压力下的变形与屈服。
烛龙的信息流如同最精准的手术刀,在他计算出现瓶颈时,适时地切入,提供关键晶界强化思路或新型热处理工艺参数,引导他避开死胡同。
“烛照”
全电综合管理系统庞大的能量流图在另一张稿纸上铺开,如同描绘一座微缩城市的复杂电网。
能源效率提升40,冗余度提升300!
这意味着要将数以万计的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单元整合成一个高度智能、反应敏捷、且能在部分单元失效时瞬间自我重构的“生命体”
。
逻辑框图层层叠叠,控制算法如同精密编织的神经网络。
烛龙则在关键时刻,点出几个关键的拓扑结构优化点和智能容错控制策略的核心算法名称,让这团乱麻般的线路图逐渐显现出清晰的脉络。
最后是“巨浪”
。
空泡鱼雷!
100节的水下音!
这几乎是在挑战流体物理的极限。
稿纸的角落被巨大的鱼雷剖面图占据,研究着如何在鱼雷头部瞬间制造并维持一个巨大的、包裹整个弹体的空泡,同时解决高带来的控制失稳和空泡溃灭冲击。
流体力学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在这里变得狂暴不驯,每一次尝试建立空泡稳定模型,都如同在惊涛骇浪中驾驭一叶扁舟。
烛龙提供了几种前沿的头部激波控制构型和新型空泡生器设计原理,虽然无法直接给出答案,却像在黑暗中点亮了几盏航标灯。
时间在笔尖的沙沙声和意识深处与烛龙的信息交互中无声流逝。
窗外的城市灯火渐渐稀疏,夜已深沉。
陈羽墨完全沉浸在由公式、图纸、数据和冰冷提示构筑的深海世界里,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眼神却锐利如鹰隼,燃烧着专注的火焰。
茶几上的稿纸越堆越高,每一页都承载着足以颠覆现有海权格局的智慧结晶。
卧室的门,不知何时被推开了一条缝隙。
小田穿着小白袜,悄无声息地站在那里。
她没有出声,只是静静地望着客厅角落那片昏黄光晕笼罩下的身影。
他背对着她,坐在地板软垫上,微微弓着背,肩膀的线条在单薄的家居服下显得清瘦而紧绷。
散落的稿纸铺满了小小的茶几,甚至蔓延到周围的地板上,像一片被风暴席卷过的知识丛林。
他时而奋笔疾书,笔尖在纸上划出急促有力的线条;时而陷入长久的凝滞,手指深深插入间,只留下一个被沉重思绪压弯的剪影;时而又猛地抓起橡皮,近乎粗暴地擦掉一大片区域,留下粗糙的纸面,然后重新开始描绘更复杂的图形。
昏黄的灯光在他身上勾勒出明暗分明的轮廓,那专注的侧影,仿佛一座沉默的礁石,独自承受着深海的万钧重压。
空气里弥漫着纸张的油墨味、铅笔的木质气息,还有一丝从他身上散出的、混合着疲惫与高度专注的独特气息。
田夕薇的心,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紧紧攥住,又酸又胀。
她知道他在做什么。
虽然那些图纸上的符号和公式对她而言如同天书,但那专注到近乎燃烧的姿态,那紧锁的眉头下蕴含的力量,无声地诉说着一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