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无形之衣的起点(2 / 2)

加入书签

识,而是陈羽墨凭借烛龙赋予的凡理解力和当前文明层级的知识体系,将那份来自2025年的“幻影皮肤”

核心原理进行逆向拆解、降维和本土化“翻译”

后的产物!

它们越了现有文献,逻辑却异常严密自洽,带着一种令人心悸的前性和……可行性!

“沈教授,各位,”

陈羽墨的声音依旧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请先看这个——‘多级谐振单元耦合调控理论’。”

他指着屏幕上飞滚动的公式:“传统吸波材料追求整体均匀性。

而我们的思路,是主动引入‘非均匀’——在材料内部,从纳米尺度开始,设计具有特定几何构型和电磁参数的‘谐振单元’。”

他的手指点在全息模型上对应的区域,“这些单元,如同微小的‘陷阱’,针对不同频率的入射电磁波产生谐振,将其能量高效地捕获、转化。”

沈青山的目光死死盯住那些公式,眼镜片后的瞳孔骤然收缩!

以他浸淫材料学数十年的深厚功底,他瞬间就捕捉到了这些公式背后蕴含的颠覆性思想!

这绝不是空想!

其数学描述之精准,物理机制之清晰,指向了一个他从未设想、却又似乎合情合理的微观世界!

“仅仅谐振还不够,”

陈羽墨手指滑动,屏幕上的公式流切换,“能量被捕获,需要耗散路径。

这涉及到材料内部特殊的‘缺陷工程’和‘界面设计’。”

他调出另一组复杂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图和能带结构图,“我们需要在原子层面,精确引入特定类型和密度的晶格缺陷,构建低维结构,形成高效的声子(热能)传导通道,将捕获的电磁波能量定向转化为无害的热能,并通过材料本体结构快耗散掉。”

“这……这需要对材料微观缺陷的生成和控制达到原子级精度!”

博士生张薇忍不住惊呼出声,脸上满是震撼。

“是的。

这是工艺上的巨大挑战,但理论上是可行的。”

陈羽墨肯定道,目光转向沈青山,“沈教授,您觉得,在现有工艺条件下,通过离子注入结合特定退火工艺,辅以应力场调控,能否在特定晶向的基体材料中,实现这种‘有序缺陷阵列’的定向排布?”

沈青山没有立刻回答。

他整个人仿佛变成了一尊石像,所有的注意力都完全被屏幕上那些越时代却又逻辑自洽的理论模型和模拟结果所吞噬。

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空中虚点,仿佛在跟着那些公式进行着高的心算推演。

额头上,细密的汗珠悄然渗出。

实验室里一片死寂,只有仪器低沉的嗡鸣和陈羽墨沉稳的讲述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